Madagascar Ibis
English name:Madagascar Ibis
Scientific name:Lophotibis cristata
【简介】
凤头林鹮(Madagascar Ibis,学名:Lophotibis cristata)是鹈形目鹮科的一种鸟类,又称马达加斯加白翼鹮或凤头木鹮。体长约50厘米,体型中等大小,是马达加斯加森林中最大的鹮类之一。
【外形特征】
成年的凤头林鹮具有显著的特征,裸露的头部显现出红色或绿色光泽,胸前深褐色,背部长有闪闪发光的蓝色或绿色羽毛,颈部为黄白色,翅膀上大片白色羽毛鲜明可见,喙呈黄色且弯曲,腿为红色。西部亚种urschi的颜色和羽毛光泽稍有差异。
【生活习性】
凤头林鹮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原始森林中,包括东部的潮湿森林和西部的干燥森林,偏好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寻找食物,如溪流旁和落叶层覆盖的森林地面上。其食物来源多样,以捕获的昆虫、蜘蛛、蜗牛和小型脊椎动物为主。凤头林鹮常常结群觅食,其独特的觅食行为包括涉水、拨弄土壤和苔藓。
【鸣叫特征】
叫声频谱广阔,包括深沉的嘶哑声音、反复的莫尔特声以及重复的响亮声。在筑巢和繁殖行为中特别活跃地发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9月持续到次年1月,高峰期在10月至12月份。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和雏鸟在巢中的停留时间未知,但通常预计为几个月。
【外型辨识】
具有鲜艳的羽毛,头部大量裸露,裸露皮肤为红色;眼周呈现醒目的红色。体羽多为红褐色,翅膀白色,背部黄红色,羽冠分散着色泽鲜明的蓝绿、黄色和白色。西岛亚种的羽毛中带有黄橙色光泽,整体更深成栗色,尤其头部羽毛呈浓密的蓝绿色。眼为棕色,喙淡黄色。
【保护状况】
凤头林鹮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虽然受到法律保护并部分地区有自然保护措施,但数量仍持续减少。已在野外识别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L. cristata cristata)和西岛亚种(L. cristata urschi)。
【地理分布】
凤头林鹮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特别是海拔2000米以下的森林区域,其中1250米下的森林地带尤其集中。尽管已在某些保护区得到保护,但仍面临生存威胁,正式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评价为“近危”(NT)级别,表明有面临灭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