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crested Tit
English name:Grey-crested Tit
Scientific name:Lophophanes dichrous
【简介】
褐冠山雀(学名:Lophophanes dichrous),又称Grey-crested Tit,是雀形目山雀科冠山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顶部长有一顶独特的向上翘起的大型灰色羽冠。
【外形特征】
褐冠山雀体长约11.5-12.5厘米,重约11.2-14克。成鸟全身呈灰褐色,腹部橙黄色,颈部有窄的白色条纹,耳后有一黑色月牙形斑纹。头部拥有一顶长且直立的灰色羽冠,上额淡色,头顶和羽冠颜色较深。背部灰褐色,尾部暗淡棕灰色,翼羽黑色带有灰色或棕褐色的边缘。下体主要是橙黄色,腹部和臀部更白。幼鸟和成鸟外观类似,但羽冠更短,上体颜色略深,臀部微带黄褐色,脸颊、耳羽和喉咙更淡,有轻微的黄褐色。性别间无显著区别,但羽色可能存在微妙差异。
【生活习性】
褐冠山雀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还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队伍,与煤山雀和其他莺类共同觅食。它们主要在森林的中下层觅食,冬季时也在地面找寻食物。食物以昆虫和幼虫为主。
【鸣叫特征】
褐冠山雀发出柔和的鸣叫声,包括清晰的“zee”或“zai”声,以及快速断断续续的“ti-ti-ti-ti-ti”或“tirrit tzit tizit”声,“sip-sip-sip”或“sip-pi-pi”声,还有“whee-whee-tz-tz-tz”乐曲,这些声音中融入了各种呼叫音和颤音。
【繁殖习性】
褐冠山雀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繁殖期内的巢多由苔藓、树皮纤维和毛组成,内垫轻软材料。它们通常栖息于海拔2500-4200米的高山针叶林,尤其在云杉与冷杉为主的针叶林,或是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的林带较为常见。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年升级版3.1——无危(LC)状态。在中国,该物种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褐冠山雀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高山针叶林和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