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Locustellidae > Locustella > Lanceolated Warbler
Lanceolated Warbler

Lanceolated Warbler

English name:Lanceolat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Locustella lanceolata

【简介】
矛斑蝗莺是属于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的一种旧世界莺科鸟类。其学名“Lanceolata”意为“矛状”,因胸部特别显著的横纹而得名。

【外形特征】
体长约12.5厘米,体重9-13克。上半身橄榄褐色,具有密集、粗大的黑色条纹;眉纹淡黄色,细且不显;下体乳白色或沾黄褐,咽喉和腹部更白,胸部和两胁具黑色锐利条纹;尾下覆羽暖褐色或赭色,中央有暗色斑点或条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嘴泛淡黄色;腿肉色。雌雄差异不显著,幼鸟头部色调相对更为平淡,腹部条纹较模糊,带有淡黄色调。

【鸣叫特征】
鸣叫声为连续的细微颤音,具有特殊的“传声筒”效果,随鸟头部转动而变化。另有爆炸性呼叫“tzhk-tzhk-tzhk”和清脆的“pit”。

【生活习性】
栖息于湿地附近的草地、灌木丛和低矮植被中,尤其偏好湖泊、河流及沼泽周边的茂密芦苇、草地。该物种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包括毛虫、蚱蜢等各种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昆虫及其幼虫,以及小量植物种子。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草丛间构筑巢穴,每窝产卵约5枚,雌鸟独自孵化。

【外型辨识】
相对黑斑蝗莺,矛斑蝗莺体型更小,胸部的黑色条纹更为粗重,头顶的颜色更深。

【物种区别】
已记录的亚种包括L. l. lanceolata(1840年由Temminck命名)和L. l. hendersonii(1858年由Cassin命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这种物种被归类为无危(LC)。在中国,矛斑蝗莺受国家二级保护。

【地理分布】
繁殖范围主要涵盖俄罗斯、中国东部、日本、朝鲜等地;越冬期会迁徙至东南亚,包括印度东北部、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