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ampephagidae > Lobotos > We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
We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

We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

English name:We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

Scientific name:Lobotos lobatus

【简介】
加纳鹃鵙,学名Lobotos lobatus,又称西垂耳鹃鵙,属于雀形目鹃鵙科垂耳鹃鵙属的鸟类。分布于非洲上几内亚森林区中西部地区,具体包括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

【外形特征】
加纳鹃鵙体长约19至21厘米,重29至37克。雄鸟头部为光泽蓝黑色,颈背和喉咙有暗黑色色斑,眼下方有橙色肉垂,嘴部也带有橙色。上体包括翅膀为橄榄黄色至橙赤褐色,飞羽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黄色,尾巴中央为绿色,末端为黄色。胸部橙赤褐色渐变为尾下覆羽的黄色,下体呈现明亮的橙黄色。雌鸟相对较为暗淡,尤其是头部无光泽,上体为橄榄绿色,下体全黄,嘴角肉垂较小,显得更为暗淡,几乎与雌性鹂鹃鵙难以区分。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但上体和下体带有轻微裂纹状的暗斑,尾羽较窄且更尖,翼部显示出白色的尖端。

【鸣叫特征】
加纳鹃鵙一般较为安静,飞行时会发出类似鸫鸟的短暂叫声,音似“zit”或“tsik”。

【生活习性】
加纳鹃鵙栖息在原始森林或高大的低地雨林树冠层,尤其是在接近河流的较湿润区域。它经常出现在同样的区域,加入到混种鸟群。它们的食物以毛虫、蚱蜢、螳螂和种子为主。

【繁殖习性】
成鸟在2月和从8月到11月之间处于繁殖状态。然而,具体繁殖行为和雏鸟阶段的详细信息尚不明朗。

【外型辨识】
加纳鹃鵙与森林织布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深色的喙和眼下的橙色肉垂。与鹂鹃鵙相比,加纳鹃鵙的雄鸟臀部橙赤褐色更深,下体颜色更浓郁,而雌鸟则难以区分。

【保护状况】
加纳鹃鵙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VU)。该物种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特别是在其分布地范围内。在塞拉利昂的Gola森林和其他地区,已记录到数量显著下降。据估计,20世纪末在利比里亚的数量最少为20,000对,但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破坏现象依旧严重。因此,保护该物种的自然栖息地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地理分布】
加纳鹃鵙主要分布在非洲上几内亚森林区,该地理区域大致位于塞拉利昂至加纳以南。本物种分布区为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和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