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ve-billed Reedhaunter
English name:Curve-billed Reedhaunter
Scientific name:Limnornis curvirostris
【简介】
学名:Limnornis curvirostris
中文名:弯嘴芦雀
英文名:Curve-billed Reedhaunter
分类:雀形目、灶鸟科、弯嘴芦雀属(Limnornis)
分布:南美洲东南部,具体包括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乌拉圭南部以及阿根廷东北部(恩特雷里奥斯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北部)的淡水沼泽地带
【外形特征】
弯嘴芦雀体长15至17厘米,体重约27到30克。其外观独特,背部为肉桂色,腹部为奶油白色,最突出的特征是弯喙,其长约为23.5毫米。此外,它的脚为灰色,头部和上体均为深棕色,下体从黄褐色逐渐转为奶油色,喉部为白色,翅膀和尾部为红棕色。弯嘴芦雀具有显著的白色眉纹,幼鸟的具体特征尚不详。
【鸣叫特征】
弯嘴芦雀的鸣叫是一系列快速而刺耳的音符,音调先上升后下降,类似“took”或“醉酒”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沼泽地带的芦苇丛以及海岸泻湖。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蚂蚁、蚱蜢和鞘翅目昆虫及其幼虫。弯嘴芦雀常单独或成对觅食,从芦苇丛中取食食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可能在南半球的春季至夏季。该鸟筑巢时形成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球形巢,内部用柔软植物材料和纤维装饰,巢侧有一入口,隐藏于植被中。每窝通常产2枚卵,推测该物种为一夫一妻制。
【外型辨识】
弯嘴芦雀与直嘴芦雀相比显得较为健壮,喙更是短而弯曲,头部和上体为棕色。遗传研究表明,弯嘴芦雀并不直接与直嘴芦雀相关联,其亲缘关系更接近旋尾雀属(Cranioleuca)。
【物种区别】
弯嘴芦雀与直嘴芦雀相比显得较为健壮,喙更是短而弯曲,头部和上体为棕色。遗传研究表明,弯嘴芦雀并不直接与直嘴芦雀相关联,其亲缘关系更接近旋尾雀属(Cranioleuca)。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认为是低危(Least Concern, LC)动物,但其狭窄的栖息环境可能使其面临潜在威胁。呈现无危的IUCN保护级别描述。
【地理分布】
弯嘴芦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南部,具体包括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乌拉圭南部以及阿根廷东北部(恩特雷里奥斯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北部)的淡水沼泽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