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banded Rail
English name:Brown-banded Rail
Scientific name:Lewinia mirifica
【简介】
褐斑秧鸡,学名为Lewinia mirifica,英文名Brown-banded Rail。
【外形特征】
褐斑秧鸡是一种中型涉禽。全身披有深褐色的外衣,头部、喉咙和腹部较淡,胸部呈现灰白色,腹部具条纹但无显著花纹。嘴部细长且弯曲,呈红色,腿为黑色。该鸟体长约20至23厘米。背部无明显条纹,比Slaty-breasted和Buff-banded Rails更简洁。幼鸟比成年鸟颜色更暗淡。
【生活习性】
栖息在菲律宾吕宋岛山脉的湿草地中,栖息高度通常在500至2250米之间。在被发现的区域包括Nueva Écija、Nueva Vizcaya、Camarines Norte、Benguet及Mountain Provinces。1965至1970年的记录显示出,这些鸟类存在岛内的迁徙行为。其鸣叫特征较为独特,在受到惊吓时会发出尖锐且短促的'kwik!'声以及各类尖叫。
【鸣叫特征】
褐斑秧鸡的声音资料有限。在受到惊吓时,会发出尖锐且短暂的'kwik!'声,以及多样的尖叫。
【繁殖习性】
关于褐斑秧鸡的繁殖习性知之甚少,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和近缘物种相似,在靠近水边的草丛中筑巢,每窝产卵6至7枚。然而,具体的繁殖行为及成功率还需要更多科学研究来证实。
【外型辨识】
该物种活动于吕宋岛的湿润草地,与近缘物种相比,其体型较小,活跃在海拔约1000米的山脚地带。嘴峰与跗骨等长,体形略似小鸡,但其嘴、腿、趾乌细长,适应其涉水和洪泽湿地的生活。
【物种区别】
与Slaty-breasted和Buff-banded Rails相比,其背部无花纹,喙更长且薄,头部和颈背无赤褐色。相比Gallirallus种类,体型较小,上体有更多淡色标记,下体条纹明显。与Zapornia种类相比,喙更长,头部和后颈无赤褐色,上体图案区别明显。
【保护状况】
褐斑秧鸡仅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的某些特定区域,当前被认为是稀有的物种。然而,由于其隐蔽的生活习性,可能真实数量被低估。受威胁因素主要来自于狩猎,但影响的量化尚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即DD级别。
【地理分布】
褐斑秧鸡仅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的某些特定区域,具体栖息地包括Nueva Écija、Nueva Vizcaya、Camarines Norte、Benguet和Mountain Provi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