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SULIFORMES > Phalacrocoracidae > Leucocarbo > Macquarie Shag
Macquarie Shag

Macquarie Shag

English name:Macquarie Shag

Scientific name:Leucocarbo purpurascens

【简介】
麦岛鸬鹚(Macquarie Shag,学名:Leucocarbo purpurascens),属鲣鸟目鸬鹚科蓝眼鸬鹚属,是一种较大的海洋性水鸟,体长可达71-75厘米,翼展约为110厘米。主要栖息于位于南冰洋的麦夸里岛及其附近的岩石地带,数量稀少但分布区相对常见。

【外形特征】
麦岛鸬鹚拥有白色喉咙和腹部,大部分背部呈黑色,头部竖立的羽毛冠在繁殖期间尤为明显,头部颜色呈蓝绿色光泽,下颚至脸颊为黑色,耳羽亦黑色。它们的翅膀可能带有白色条纹,口周呈暗绿褐色虹膜和黄色疣状皮肤。翅膀顶端和尾部羽毛有蓝色光泽,下体为白色。繁殖期间,特征显著的暗绿色虹膜和黄色疣状皮肤位于眼下。幼鸟上体较暗淡,面部皮肤为蓝灰色,腿部颜色较暗。

【生活习性】
麦岛鸬鹚依赖浅水区域觅食,主要以底栖鱼类为食,特别是在繁殖期间单独觅食,而非繁殖期间则会聚集形成密集的觅食群,进行连续潜水和短暂飞行来寻找新的潜水地点。主要捕食Paranotothenia magellanica、Harpagifer bispinis,以及其他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多毛类。

【鸣叫特征】
在繁殖期间,雄鸟会发出咆哮声、粗糙的'harr'声来威胁对手,能发出清晰的‘ee-oh’或‘heh-heh’声用于展示,落水时发出'oh-oh-oh'声,强烈的‘orgh’声。雌鸟则发出嘶嘶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始于9月下旬持续至1月中期,主要在10月至11月间。繁殖群体从三对到320对不等,有时与企鹅共栖。巢建于巨石间的地面,靠近高潮线,巢由苔草以及其他植被构成,仅部分个体会用泥浆和粪便固定。每窝蛋通常为1至3枚,孵化期约为32至33天。喙周围皮肤鲜亮,繁殖成功率在54%至61%之间。

【外型辨识】
麦岛鸬鹚区别于哈岛鸬鹚等蓝眼鸬鹚属(如P. melanogenis和P. atriceps albiventer)等其他物种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嘴巴下皮肤的黄色;黑头覆盖至喙但不延伸至其下面部,上翼通常有更多的白色标记,显示整体相对较大,与P. verrucosus相比,疣状皮肤较小,喉咙和喙周围的皮肤颜色较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麦岛鸬鹚目前仍未予以评估(NE状态)。在全球范围内较为罕见,且主要依赖特定栖息地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