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ckland Shag
English name:Auckland Shag
Scientific name:Leucocarbo colensoi
【简介】
奥岛鸬鹚(学名:Leucocarbo colensoi),又称Auckland Shag,是鲣鸟目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一种鸟类。仅分布于新西兰南部的奥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
成年奥岛鸬鹚身长约63厘米,体重约2000克,翼展可达105厘米。全身主要呈现黑白色调,黑色部位带有金属绿蓝色光泽,尤其头部和颈部尤为显著。成鸟的翼斑也呈白色。幼鸟则颜色较暗淡。
【生活习性】
奥岛鸬鹚主要生活在海洋环境,也能在相对庇护的海湾或河口暂时栖息觅食。这种鸬鹚习惯于潜水捕鱼,猎物主要包括小型章鱼、红鳕鱼、三鳍鱼及其他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成群捕猎时,通过追逐和潜水的方式进行捕食。
【鸣叫特征】
雄性能够通过粗糙的“borr”或“orr-orrgh”叫声来宣告领地,威胁时会发出“erh-erh-erh”的声音。雌鸟则发出柔和的叫声。此外,飞行时拉长的“owhrr”声以及捕食反刍发散出来加速的“gok-gok-gok”声也尤为重要。
【繁殖习性】
奥岛鸬鹚的繁殖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巢穴通常位于奥克兰群岛的岩架、悬崖顶部或地面等处,由草、海藻、树枝和杂物构成。每窝产卵3枚,孵化期为26至32天。小鸟出壳时没有羽毛,随后长出灰色绒羽。巢内的雏鸟数量一般为2只。
【外型辨识】
奥岛鸬鹚的头部和背部呈现黑色,隐约泛有蓝色光泽,尤其是头部。它们具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并且喉部表面呈现出红褐色,逐渐转变为紫罗兰色或漆红色。这两性特征相近,幼鸟是灰褐色的,没有羽毛光泽,虹膜和面部裸露皮肤的颜色相对暗淡。
【保护状况】
奥岛鸬鹚被列为易危物种,全球约有3000只成熟个体,总数约4500只。繁殖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高水位和风暴可能冲毁巢穴。觅食期间,奥克兰岛上野生猪破坏巢穴,其他潜在的威胁包括猫的捕食。从1998年开始,奥克兰群岛成为了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被指定为海洋保护区。
【地理分布】
奥岛鸬鹚严格限于奥克兰群岛,包括奥克兰、恩德比、罗斯、尤因和亚当斯岛在内的五个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