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King Shag
English name:New Zealand King Shag
Scientific name:Leucocarbo carunculatus
【简介】
毛脸鸬鹚(Leucocarbo carunculatus),又称New Zealand King Shag,属于鲣鸟目鸬鹚科蓝眼鸬鹚属。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库克海峡的岛屿,尤其是马尔堡海峡东北部的南岛。
【外形特征】
毛脸鸬鹚身长约76厘米,体重约2500至2655克。全身黑色并带有绿色至蓝绿色光泽,头顶部可能有少量白色丝状羽毛。繁殖期间,成鸟在头两侧有黄色、疣状的肉质突起,与喙基部的橙红色肉囊形成对比。非繁殖时,面部肉质突起则恢复为灰黄色。除此之外,面部皮肤淡色,下巴、喉咙至前颈以及整个下体为白色,且成年动物拥有深色的虹膜。
【生活习性】
毛脸鸬鹚擅长潜水,凭借长而弯曲的喙在水中捕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它们常常低飞掠过水面,夏季在靠近水源的岩石或灌木附近的岩石上营巢。潜水后,羽毛会湿透,因此需要在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飞行。
【鸣叫特征】
主要在繁殖群间的交流中发出声音,繁殖期间雄鸟会发出响亮的“ergh...ergh”叫声,并伴有喉咙颤动。
【繁殖习性】
该鸟类的繁殖期通常从3月到12月,主要在6月或7月产卵。繁殖群体常超过80对,筑巢在岩石上或灌木覆盖处。巢由枝条和草枝搭成,可用于多次繁殖。每窝产1至3枚蛋,通常为2枚,雏鸟出生时无羽,全身覆盖烟灰色绒毛。雏鸟孵化后,由亲鸟轮流孵化,并在其后的抚育过程中分工合作。
【外型辨识】
毛脸鸬鹚全球种群数量可能不超过700只,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VU)。自1924年起受保护,现今其物种和繁殖岛屿均受到严格保护。历史上因人类收集鸟蛋和羽毛而受到威胁,近年来渔民的迫害也是其继续面临的一个挑战。
【地理分布】
毛脸鸬鹚主要生活于新西兰的库克海峡岛屿,主要繁殖地集中在马尔堡海峡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