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Leptotila > White-tipped Dove
White-tipped Dove

White-tipped Dove

English name:White-tipped Dove

Scientific name:Leptotila verreauxi

【简介】
白额棕翅鸠,学名Leptotila verreaux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与南美洲的鸟类。由法国自然学家Jules和Edouard Verreaux所命名纪念。这种鸟从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延伸至南美的阿根廷。

【外形特征】
成年白额棕翅鸠体长约28厘米,重约155克。头部主要为灰色,前额和喉部区域呈现灰白或白色,眼周通常为红色,在亚马逊及其北部的部分地区则主要呈现为蓝色。上身和翅膀部分呈现灰褐色,下腹部从白色渐变为粉红、淡灰或浅黄色。独特的翼下覆羽颜色为锈色,而在尾巴末端更有着醒目的白色尖端。这种鸟的喙为黑色,腿呈红色,虹膜为黄色。

【生活习性】
白额棕翅鸠经常独处或结对产生,是一种警惕性较高的鸟类,且不进行季节性迁移。它们偏好的栖息地包括林地及灌木丛地带,飞行时表现出快速直接的姿态,并伴有稳定拍打产生的轻微嘎吱声。这些特性是鸽子特有的飞行模式。

【鸣叫特征】
白额棕翅鸠的主要鸣叫声可描述为低沉、空洞的'ooo-wooooo'音,两个音节音调相同,通常先伴有短暂的最低音调声接着是一个更为响亮和空洞的长音。这是它们标志性的声音。

【繁殖习性】
白额棕翅鸠在距地面较近的树冠上构筑大枝条巢,每次产卵两枚,白色的卵需要长达约14天的孵化期。幼鸟在孵化后约15天左右离巢出飞。该物种依靠声音来进行诸如保卫领地、吸引配偶、表明食物资源、警告捕食者及维持种群间通信等沟通任务。

【外型辨识】
白额棕翅鸠与灰额棕翅鸠外形相似,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头顶灰色程度明显更多以及眼周围的蓝色彩和红色彩分布情况。在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之类的某些国家,可能因环境影响而让这两种对比特征不适合单独用于区分。

【保护状况】
白额棕翅鸠是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LC)”级别的物种。

【地理分布】
白额棕翅鸠的地理分布范围广泛,从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一直到南美西部的秘鲁以及阿根廷中部。此鸟目前共有12至14个亚种,虽然其地理分布差异较小,羽毛上的变化也独具微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