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ICONIIFORMES > Ciconiidae > Leptoptilos > Lesser Adjutant
Lesser Adjutant

Lesser Adjutant

English name:Lesser Adjutant

Scientific name:Leptoptilos javanicus

【简介】
秃鹳(学名:Leptoptilos javanicus)属于鹳形目鹳科,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及东南亚各国。成鸟头部与颈部裸露,呈现红色面部和黄色颈部,飞翔时有显著的白色腋下区域。主要出现在湿地环境,包括红树林和泥滩等。

【外形特征】
秃鹳是秃鹳属中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具有显著特点:
- 成鸟面部为红色,颈部呈黄色,头部和颈部几乎完全无羽毛。
- 腹部主要为白色,背部呈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次级翼覆羽和初级飞羽的边缘为白色。
- 幼鸟的头部和颈部覆盖稀疏的白色羽毛。
- 虹膜白色,嘴黄色或暗黄色,基部有一圈粉红色或红色,腿和脚则从绿褐色到完全黑色不等。
- 成体长约110至120厘米,体重达4000至5230克,比大秃鹳体型较小。

【生活习性】
- **生境**:栖息于湿地环境,例如红树林、泥滩、湿地、稻田、湖泊与河道。
- **食物**:以动物尸体、鱼类、青蛙、甲壳类、鼠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甚少进食腐肉。
- **活动**:飞行时将颈缩至腋下,姿态挺拔,边缘翅膀呈黑色。通常单独或小群活动。

【繁殖习性】
秃鹳繁殖期通常在11月至次年2月。筑巢地点多选在高达30米的树木顶端,巢坑结构由树枝、杂草构成,建造在盛长阔叶植物如丝棉树或Alstonia的树冠下。筑巢时,有时会与白颈鹳和大秃鹳共享栖息地。每窝产出2-4枚白色卵,由双方轮流孵化。

【外型辨识】
成鸟面部为红色,颈部呈黄色,腹部主要为白色,背部呈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次级翼覆羽和初级飞羽的边缘为白色。

【保护状况】
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及东南亚诸国(如孟加拉国、越南、泰国),最大种群位于柬埔寨。在中国大陆间曾有分布,但自1950年代起再未有人观测到,可能已消失。研究表明,数量在近几十年下降明显,主要是受到非法猎杀、栖息地破坏和树木损失的影响。

【地理分布】
秃鹳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的湿地环境,包括红树林、泥滩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