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ICONIIFORMES > Ciconiidae > Leptoptilos > Marabou Stork
Marabou Stork

Marabou Stork

English name:Marabou Stork

Scientific name:Leptoptilos crumenifer

【简介】
非洲秃鹳(Marabou Stork,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属于鹳形目鹳科秃鹳属的一种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它们通常栖息于开阔的干燥草原、湿地、湖泊附近以及人类居住区,如渔村、屠宰场和垃圾填埋场。

【外形特征】
非洲秃鹳体型巨大,身长可达115至152厘米,体重介于4至8.9千克之间,翼展宽度为225至287厘米。其主要特征包括:光秃而呈粉红色的头部与颈部,黑色的背部以及白色的腹部。此外,它们拥有巨大的刀状喙,嘴的颜色为暗黄色,虹膜为白色,腿部呈褐色或黑色。幼鸟颜色较暗淡,颈部羽毛较多,直至4岁左右才达到性成熟。

【生活习性】
非洲秃鹳为日行性鸟类,常集群活动,主要以腐尸为食,同时也捕食鱼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这种适应意味着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不需要咀嚼,避免了头部与颈部羽毛被血液或其他物质污染。这种行为特征也使它们成为草原上的“清道夫”,尽管形貌令人望而却步,但它们在控制疾病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鸣叫特征】
非洲秃鹳在巢穴附近会发出一系列尖叫、哨声、呜咽或吼叫。它们在威胁或展示中,能够制造空洞且响亮的声响,通过气囊结构和颈部肉瘤可以制造声音。

【繁殖习性】
非洲秃鹳通常在旱季进行繁殖。它们在树上或悬崖筑巢,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为29至31天,雏鸟在95至115天后离巢,这个期间父母轮流孵化和喂食雏鸟。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标准,非洲秃鹳被列为无危(LC),但是仍需要保护以维持种群健康。

【地理分布】
非洲秃鹳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塞内加尔东部到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西部,南至纳米比亚和南非北部及东部地区,广泛栖息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