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ty-capped Flycatcher
English name:Slaty-capped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Leptopogon superciliaris
【简介】
灰顶窄嘴霸鹟(英文名:Slaty-capped Flycatcher,学名:Leptopogon superciliaris),属于雀形目霸鹟科窄嘴霸鹟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分布于美洲中部与南部地区,自哥斯达黎加至委内瑞拉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主要居于森林和林缘地带的树冠下层与中间层。
【外形特征】
成熟的灰顶窄嘴霸鹟头顶为暗灰色,脸部呈灰色和白色相间,新月形的黑色耳斑显得格外醒目。上体呈橄榄绿色,翅膀部分颜色较深,并有明显的黄褐色翼带。其喉咙白色,胸部则为绿色偏黄至腹部黄色。喙形长且粗壮,顶部为黑色,基部呈现粉红色。
【生活习性】
灰顶窄嘴霸鹟通常栖息于森林边缘,在树冠下层至中间层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偏好在开阔地中捕捉飞行中的昆虫,也会从树叶上取食,且有食用浆果的习性。
【鸣叫特征】
灰顶窄嘴霸鹟的鸣叫声为尖锐的“switch-choo”。
【繁殖习性】
巢通常形状为球状,内衬以细小的植物纤维,侧面出口,挂于岩石或植被悬垂处。巢穴位于隐蔽的地方,例如岩石裂缝或悬垂植被下。繁殖期内每窝产卵2枚,蛋为白色。
【外型辨识】
该鸟种在多个保护区及国家公园中有记录,如秘鲁的马丘比丘历史遗址保护核心区和马努国家公园,以及玻利维亚的马迪迪国家公园等地区。
【物种区别】
与棕顶窄嘴霸鹟相比,灰顶窄嘴霸鹟的冠羽为灰色而非棕色。与其他南美霸鹟的区别在于前者翼带颜色为黄褐色且叫声独特。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评定,灰顶窄嘴霸鹟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