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Sunbird
English name:Black Sunbird
Scientific name:Leptocoma aspasia
【简介】
黑花蜜鸟学名为Leptocoma aspasia,隶属于雀形目太阳鸟科紫腰花蜜鸟属。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尼多个岛屿,包括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凯伊群岛、阿鲁群岛以及俾斯麦群岛。
【外形特征】
黑花蜜鸟雄鸟的全身呈现深黑色,头部具有绿或蓝色的光泽,肩部、臀部和尾部带有蓝光。喉部颜色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从红紫色到蓝绿色不等。雌鸟则表现出较为素雅的外观:头部灰暗,喉部为白色,上身呈橄榄色,下身则为黄色,在南摩鹿加群岛和阿鲁群岛,雌鸟的下身颜色会变为灰色。幼鸟的外观类似于雌鸟,但喉部更偏向黄色。
【生活习性】
黑花蜜鸟主要栖息于低地和山丘的森林边缘、开阔森林、花园及灌木丛。常见于椰子种植园以及其他的人工栽培区域。它们的食谱丰富,包括各种节肢动物、果实和花蜜。这些鸟类通常单独或成双成对,偶尔会与其他相同物种组成较大群体活动。它们觅食时极其活跃,以啄食为主要行为,偶尔在空中悬停捕食。
【鸣叫特征】
这种鸣禽的鸣叫声极具特征,是一种快速而悦耳的旋律,一般持续时间为1.5至4秒。其鸣声由一系列高音哨声组成,可以清晰地听出双音符中的一个高于另一个,还有清脆的空洞叫声,并以尖锐模糊的‘zi’音结束。在飞行过程中,还具有“pit”的发声特点。
【繁殖习性】
黑花蜜鸟在繁殖季节有所差异,在苏拉威西岛的繁殖期为八月至九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上则从三月延续到次年一月。
【外型辨识】
雄性黑花蜜鸟与暗腹型橄榄背花蜜鸟的区别在于其头冠和背部的光泽,而雌鸟则可以通过缺乏眉毛状标记、尾尖白色缺失、灰色头部和较暗的下身颜色与其他鸟种区分。
【地理分布】
黑花蜜鸟分布于澳洲和新西兰之间,主要区域包括印尼及俾斯麦群岛,涵盖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南摩鹿加群岛、凯伊群岛、阿鲁群岛等地。同时,它也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比如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保护状况】
按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黑花蜜鸟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