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Leptasthenura > Plain-mantled Tit-Spinetail
Plain-mantled Tit-Spinetail

Plain-mantled Tit-Spinetail

English name:Plain-mantled Tit-Spinetail

Scientific name:Leptasthenura aegithaloides

【简介】

纯背针尾雀,学名Leptasthenura aegithaloides,英文名为Plain-mantled Tit-Spinetail。它们是雀形目灶鸟科山雀针尾雀属的小型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纯背针尾雀体长14至18厘米,体重7.5至11克。外观类似于典型的山雀针尾雀种类。它们具有显著特征,包括白色眉纹、深褐色带白色条纹的脸部,这些条纹延伸到颈项和脸颊;头顶深褐色,后头逐渐变淡,具有明显金棕色条纹;背部至尾上覆羽呈暗褐色;上翼覆羽带暗褐色,并有淡红褐色边缘,飞羽为暗赤褐色,基部深红褐色;尾羽长且尖锐,中央一对尾羽有深度凹陷,形成叉状外观;喉咙白色,部分带有暗色边缘,下喉部和上胸略多;胸部呈灰褐色,腹部、侧胁及尾下覆羽较淡;虹膜为棕色;喙黑色至深灰色,下颚为角质暗绿灰色;跗跖和脚趾部位呈现灰色至深灰褐色或黑色。成鸟和幼鸟性别相似,但幼鸟的长冠纹和喉部标记不明显,背部有轻微的斑点,尾羽末端呈圆形。

【生活习性】

纯背针尾雀主要栖息于南美洲的干旱低地灌木丛、山地灌木丛、马托拉尔灌木丛以及岩石斜坡的灌木区。同时,也能在开阔森林、林缘、公园和农业地旁的树篱中找到它们的踪迹。纯背针尾雀腹海拔高度从近海平面至2500米不等。

【鸣叫特征】

纯背针尾雀会发出高音调、下降并断续的颤音,持续2至5秒,伴有锵锵的音符,如“chikiti-chikiti-chikiti-chikiti-ti-ti-ti-pweew-ti-ti-ti…”;还频繁发出较短、音调较低的鼻音颤音“prrr”,以及在互动中的干涩颤音,如“tzk-tzk”,“pit-tzk-tzk”。grisescens亚种的叫声更快、更高。

【繁殖习性】

纯背针尾雀的繁殖季节从春季到夏季,在智利中部为9月至10月,在智利北部为10月至11月。幼鸟通常在2月至3月被观察到。它们的巢位于小树、大仙人掌靠近洞穴、岩石裂缝、悬崖、土岸或是其它废弃巢穴中。巢由小枝条、毛发和羽毛构成,直径约8至12厘米。平均每次产卵2至4枚。

【外型辨识】

纯背针尾雀共有三个亚种:grisescens、berlepschi、pallida。其中,berlepschi 亚种体型略大,尾巴较短,翅膀较长;颜色偏黄褐色,背部为沙褐色,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带有较浅的颜色、冠部带有淡肉桂色、颈部条纹为淡黄色;下体完全呈黄色;翅膀的斑块更淡(更多肉桂色而非红褐色),在覆羽毛和初级飞羽上有较小的范围;三级飞羽的边缘为黄色(而非灰色)。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纯背针尾雀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纯背针尾雀分布于从安第斯山脉南部(如智利中部和北部、玻利维亚、阿根廷西北部)到阿根廷南部和智利南部(如艾森东部、麦哲伦东北部)。在南半部分布的种群于冬季迁徙到阿根廷中部(卡塔马卡、图库曼、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北部。总体分布范围包括秘鲁南部(如库斯科、塔克纳)、智利塔拉帕卡至安托法加斯塔以及阿根廷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