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ALLIFORMES > Megapodiidae > Leipoa > Malleefowl
Malleefowl

Malleefowl

English name:Malleefowl

Scientific name:Leipoa ocellata

【简介】
斑塚雉(学名:**Leipoa ocellata**),别称眼斑冢雉,是鸡形目冢雉科下的一种独特鸟类。

【外形特征】
斑塚雉体长约为60厘米。雄性体重在2000至2800克之间,雌性体重在1520至2050克之间。其羽毛上的条纹为栗色、黑色和白色,背部和尾部呈现强烈斑点图案。成鸟的眼睛周围颜色为蓝色到暗灰,虹膜显示出榛色到棕色的色彩。鸟喙颜色从蓝角色到黑色,腿部和脚部为蓝灰至黑褐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体型更小。

【生活习性】
斑塚雉主要栖息在具有半干旱气候的林地和灌木丛中,年均降雨约在300至430毫米。它们依靠丰富的种子资源进行觅食,偶尔也会摄入一些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雄性斑塚雉几乎全年都会负责维护和管理巢丘。

【鸣叫特征】
标志性的叫声通常被雄鸟用于领地标示和与雌鸟进行互动。雄鸟会重复发出“uh-uh-uh-oome-oome-oome”的轰鸣声,声音可携带至800米远的距离。有时候雄鸟和雌鸟会一起鸣叫,雌鸟则会发出高音的“waugh waugh”作为回应。

【繁殖习性】
斑塚雉的繁殖行为具有独特性,主要在三月到五月开始构建巢丘,最常见的是在六月至八月之间。它们多数情况下是单配偶的。雄鸟利用树叶、树枝、树皮等材料构建复杂的巢丘,高度一般在60至75厘米之间,直径可达270至450厘米。

雌性斑塚雉在一个繁殖季节内一般产下15至24个蛋,平均间隔约为6.4天,孵化时间则可在62至64天之间变化。幼鸟和成鸟之间几乎无任何亲鸟照料。

【保护状况】
斑塚雉已被IUCN列为VU(易危)物种。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生存环境破坏、过度放牧、外来掠食者的引入和火灾影响。

【地理分布】
斑塚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至新南威尔士州中东部,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墨累-默伦比吉河盆地、辛普森沙漠以西以及西澳大利亚州的丰肥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