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throated Crake
English name:White-throated Crake
Scientific name:Laterallus albigularis
【简介】
白喉田鸡(Laterallus albigularis)属于鹤形目秧鸡科南美田鸡属的小型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形特征】
该物种最显著的外形特征之一是其白色喉咙。此外,它们还拥有橄榄褐色的冠部和颈部两侧,以及黑色和白色相间的腹部条纹。白喉田鸡的体长约14至16厘米,雄性体重约50克,雌性约45克。两性相近,成鸟具有白色喉咙和上胸部,脸部和颈部两侧为丰富的栗色,冠部和颈背部呈橄榄棕色,腹部及尾下覆羽则为黑白相间。
三个亚种分别具有独特的外部特征,分别是cinereiceps亚种的灰色面部和cerdaleus亚种的栗色头部和喉咙。
【生活习性】
白喉田鸡栖息于多种湿润和干燥的环境,包括沼泽地、草地、牧场、灌木丛、森林空地及池塘和水道边缘等地方。在雨季来临之际,它们可能会迁移到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食物来源为昆虫、蜘蛛、草和莎草种子、藻类及一些小果实。
【鸣叫特征】
无相关信息描述白喉田鸡的鸣叫声。
【繁殖习性】
白喉田鸡的繁殖季节根据纬度和海拔的高度变化。通常,它们选择在水面或地面的灌木或草丛中筑巢,这些巢由编织的草茎和树叶构成,设置有侧入口以提高隐蔽性,每巢产卵2至5枚。雌雄鸟共同参与孵化。
【外型辨识】
与其他种类如棕胁田鸡相比,白喉田鸡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是其白色喉咙和独特的栗色侧面。
【物种区别】
无相关信息描述其他鸟类与白喉田鸡的区别。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白喉田鸡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喉田鸡的自然分布范围涉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和委内瑞拉。它们在1960年代时曾被记录在当地较低海拔地区的居民中较为罕见,但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被认为为常见或共存物种,尽管在秘鲁北部地区的记录较为罕见,可能将其视为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