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ermann's Gull
English name:Heermann's Gull
Scientific name:Larus heermanni
【简介】
红嘴灰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一种鸟类,学名为Larus heermanni。它们以其独特的红嘴和烟灰色的羽毛著称。
【外形特征】
成鸟在繁殖季节时头部与颈部为白色,并且与灰色的后颈、上尾覆羽及背部一致渐变至更深的灰色。二级飞羽有黑色尖端和白色的翼纹,一级飞羽则全黑。虹膜深褐色,腿、脚棕黑色,喙呈黄色,并且上部橘红色至深红,直至黑色的喙尖。冬季时,成鸟头部被灰色、棕色和白色斑点覆盖,显露着秋季变异的装扮。二年生个体类似于成鸟,但是整个背为石板灰色,喙基部呈橘红至深红。幼鸟和一岁鸟全身深棕,尾部呈黑色尖状,顶部有浅黄色的边缘展现出鳞片状纹理。
【生活习性】
红嘴灰鸥主要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伊莎拉扎岛繁殖,并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栖息在沿海区域。夏季会北迁至加拿大,而秋冬又南回墨西哥。它们常在近海水域觅食,尤其喜欢混群抢夺其他海鸟如褐鹈鹕的猎物。
【鸣叫特征】
无详细描述。
【繁殖习性】
红嘴灰鸥繁殖时会在岩石或沙滩上挖巢,有时也用零碎的碎片装饰巢穴。产卵数量通常在1至3颗之间,但经常只产1-2颗卵。蛋的孵化期为28天,孵化结束后,雏鸟将在45天内离开巢区。
【外型辨识】
红嘴灰鸥的显著特点在于所有年龄群都具有独特的双色喙,而成鸟的深色体羽使其在其他北美的鸥类中独特。
【物种区别】
红嘴灰鸥没有明显的翼上白色条纹,也不会在腹部或下翼显现出浅色斑点。它经常被误认为是贼鸥。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红嘴灰鸥”被列为近危(NT)物种。这种鸥鸟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伊莎拉扎岛繁殖,偶尔也在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至墨西哥西南部的岛屿等地方繁殖。
【地理分布】
非繁殖季节,它们遍布于从加拿大西南部的南不列颠哥伦比亚至墨西哥西南部的海岸线。由于其繁殖地高度集中(伊莎拉扎岛占有全球大约90-95%的总数),这使得它比一些物种更为脆弱,种群受到过度捕捞影响、环境毒素积累等因素威胁。1964年,墨西哥政府在伊莎拉扎岛成立了一个专门为保护鸥鸟、特别是红嘴灰鸥的庇护所,努力提高对其栖息环境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