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p Gull
English name:Kelp Gull
Scientific name:Larus dominicanus
【简介】
黑背鸥,学名为Larus dominicanus,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鸟类,在南半球广泛分布的大型鸥类。其名称来源于穿着黑白服饰的多米尼加修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民众称其为太平洋鸥、mollyhawk或毛利语中的karoro,而在南非则被称作开普鸥。
【外形特征】
体长在54至65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28至142厘米,体重范围为540至1390克。成鸟背部和翅膀呈黑色,头部、腹部、尾部和翼尖的小‘镜面’均为白色。喙和腿部颜色分别为黄色并带有红色斑点和绿色至黄绿色。幼鸟的腿部较暗淡,喙部为黑色且尾部有暗色带纹,整体色彩呈现灰色和褐色,边缘泛白。3至4年后,幼鸟才能完全达到成熟状态。
【鸣叫特征】
黑背鸥发出的叫声音调较高且尖锐,通常以ki-och的形式表达。
【生活习性】
该鸟类主要栖息在沿岸区域,包括沿海水域,有时会访问大湖区和河口等地。它们在海洋岛屿、近岸岛屿、海岬、悬崖、海滩、牧场及城市区域筑巢。在南非,繁殖地甚至可延伸至离海岸10公里的内陆,高度可达350米。
【繁殖习性】
繁殖季以地理区域不同而异,南美洲通常在十二月,而南非则在十月。黑背鸥多数情况下会繁殖于数百鸥群中或单独筑巢,巢由干草、海藻、羽毛等材料构成。巢穴通常建立在沙质或岩石地表上,常有植被覆盖。每窝产卵1-3枚,孵化期为24至30天,幼鸟则在离巢前需约7周的成长时间。
【外型辨识】
相比北方大西洋的相似物种,黑背鸥体型更接近两者之间的大小范围。相比太平洋鸥更大型且喙部更为厚重。此外,开普鸥亚种有更尖锐的头部形状和较小、较短的喙。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显示,该物种被列为无危。全球估计数量在330万到430万之间。其中,新西兰亚种antipodus达到大约一百万对,南美洲亚种dominicanus则估计有至少16万对,而数量最多的是南非开普亚种vetula,大约有7万只。
【地理分布】
黑背鸥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沿岸、非洲南部和南极海域。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和南非的部分区域,数量得到了显著增长,这与人类活动如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