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Laridae > Larus > Black-tailed Gull
Black-tailed Gull

Black-tailed Gull

English name:Black-tailed Gull

Scientific name:Larus crassirostris

【简介】

黑尾鸥(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属于鸻形目鸥科鸥属,主要分布在东亚沿岸,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偶尔也会迁徙至阿拉斯加和北美东北部。成年黑尾鸥体长约为45厘米,翼展126至128厘米,拥有黄色脚和带有红斑和黑色端部的喙。

【外形特征】

黑尾鸥体长43至51厘米,体重大约436至640克。其特征包括:
- 成鸟:嘴黄色、嘴尖端有红色和黑色斑点,虹膜淡黄色;头部、颈部白色;背部及上翼为灰黑色;初级飞羽黑色,仍露少许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尾羽白色,带有宽阔的黑色亚端斑。
- 幼鸟:整体呈暗褐色,翼尖黑色,腰部白色,嘴较淡粉色,带黑色尖端,眼睑白色突出,腿粉红色。

【生活习性】

黑尾鸥栖息于沿海沙滩、悬崖、草坪以及邻近水域,常跟随船舶或渔船活动,捕食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废弃食物。该物种年繁殖在四月至七月间,繁殖地通常选择人迹罕至的悬崖或岛屿。巢一般由枯草组成,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为24至27天,雏鸟通常孵化后30至45天内可飞翔。

【鸣叫特征】

黑尾鸥因其特有的叫声,被日本认为类似猫叫,故被称为“海猫”;在韩国,其称号为“猫鸥”。因其尾部显眼的黑色,以及独特的叫声,黑尾鸥在同属中较为独特。

【外型辨识】

黑尾鸥因此类独特的羽毛和声音特征,易于与其他物种区分。

【保护状况】

该物种的全球估计数量约为105万,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在日本和俄罗斯彼得大帝湾存在较大集中分布。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该物种数量大幅减少,但后来通过保护措施有所恢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黑尾鸥主要分布从俄罗斯远东至中国的东南沿海、台湾、日本、韩国及朝鲜半岛,并在冬季南移至中国南海及菲律宾。2024年,国内首次有组织地进行黑尾鸥的野外放归活动,显示了保护鸟类多样性的重要步骤。

【文化意义】

在日本的一些地区,如青森县八户市,黑尾鸥被视为渔业女神的使者,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喜爱和保护,并为旅游景点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