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 Lesser Grey Shrike
Lesser Grey Shrike

Lesser Grey Shrike

English name:Lesser Grey Shrike

Scientific name:Lanius minor

【简介】
黑额伯劳(英语名:Lesser Grey Shrike,学名:Lanius minor)属于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色前额,粉红胸部、乳白色喉部,以及翼长、尾短圆的特点。成鸟长约19-23厘米。

【外形特征】
雄鸟前额、面部包括黑色贯眼带,头顶和上体呈蓝灰色,臀部较淡,下体粉白带淡粉红色。雌鸟头部颜色较淡,腹部颜色更淡。幼鸟上体淡褐色,下体乳白色。

【生活习性】
黑额伯劳主要捕食昆虫,包括甲虫、蝴蝶、蛾类和蚂蚱,偶尔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鸟和小型鼠类。它们在干燥开阔的低地区域活动,特别喜阳光充足的地方。繁殖季节为5月至6月初,每窝产卵3-7枚。

【鸣叫特征】
黑额伯劳的领地叫声为连续的“djejek-dschejek-dschijek...”和“kerrib-kerrib...”,展示飞行时发出类似“tschirtscherb, tschirtscherb...”等声音。这些种类叫声具有区域性特点。

【繁殖习性】
黑额伯劳在5月至6月初进行繁殖,每窝产卵3-7枚,孵化期约为14-16天,由雌雄亲鸟共同抚养幼鸟,幼鸟离巢期约为14-19天。

【外型辨识】
与灰伯劳相比,黑额伯劳较小型且头部全黑,无肩白色的花纹,下体带有轻微的粉色调,而非纯白色。

【保护状况】
目前,IUCN将黑额伯劳归类为无危(LC)。然而,自19世纪中期以来,欧洲东部、北欧、西欧及南欧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某些地区的繁殖地已经消失。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捷克共和国、波兰,以及意大利和法国,黑额伯劳已几近绝迹。

【地理分布】
黑额伯劳夏季繁殖于南欧、中欧以及西亚,冬季迁往非洲南部。繁殖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福海以及西北部阿拉套山脉。活动范围广,从平原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主要栖息于森林草原和耕地中。黑额伯劳分为指名亚种(Lanius minor minor)和新疆亚种(L. m. turanicus),后者仅在中国新疆出现并迁徙至伊朗北部、阿拉伯和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