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gerhead Shrike
English name:Loggerhead Shrike
Scientific name:Lanius ludovicianus
【简介】
呆头伯劳(学名:Lanius ludovician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鸟类。因其头部相对较大而得名,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加拿大南部、美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墨西哥北部,在北美地区是唯一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约为20-22厘米,翼展28-32厘米,体重35-50克。雄鸟面部有黑色面具,上体灰色,下体白色至淡灰色,脚黑色。翅膀黑色带白色斑点,尾巴黑色边缘白色,喙短、黑色且弯曲,含有撕裂猎物的tomial齿。雌鸟与雄鸟在外形上相似,但体型略小。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开放地带,喜欢在树梢或电线杆上显眼处休息。它们惯于白天狩猎,捕食昆虫、蜘蛛、小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和小型鸟类。最常在攻击后将猎物存放在尖利树枝或刺上。
【鸣叫特征】
鸣叫声多变,通常是尖锐刺耳的声音,水鸣和粗哑叫法均可见。
【繁殖习性】
每年春季为呆头伯劳的主要繁殖季节。雄鸟通过空中展示来吸引雌鸟。它们在40至60厘米高的树枝或灌木丛中筑巢,雌鸟独居孵化,孵化期15-16天,每个鸟窝始终间隔约16-20天的孵化间隔,以确保雌鸟有足够的时间孵化所有蛋。幼鸟由双亲喂养,离巢大约15-20天后即可独立行动。
【外型辨识】
体型中等,体长约为20-22厘米,翼展28-32厘米,体重35-50克。雄鸟面部有黑色面具,上体灰色,下体白色至淡灰色,脚黑色。翅膀黑色带白色斑点,尾巴黑色边缘白色,喙短、黑色且弯曲,含有撕裂猎物的tomial齿。雌鸟与雄鸟在外形上相似,但体型略小。
【物种区别】
呆头伯劳共有8个已知的亚种:
1. L. l. anthonyi
2. L. l. excubitorides
3. L. l. grinnelli
4. L. l. ludovicianus
5. L. l. mearnsi
6. L. l. mexicanus
7. L. l. miamensis
8. L. l. migrans
【保护状况】
据IUCN红皮书,呆头伯劳被列入近危(NT)保护级别。在20世纪初至20年代,其数量达到顶峰,但此后数量快速下降,部分原因是栖息地的退化和集约化种植中农药的广泛使用。据2019年估计,其成熟个体数量约为7000000只,连续十年间下降了约24%。
【地理分布】
呆头伯劳的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美的温带和部分热带地区。北方的种群为部分迁徙性,而南方的种群则通常是留鸟。这种迁徙与秋季的积雪周期相关,在积雪持续时间为10-30天的地区,鸟类会迁徙南飞,有时迁徙距离可达25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