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 Isabelline Shrike
Isabelline Shrike

Isabelline Shrike

English name:Isabelline Shrike

Scientific name:Lanius isabellinus

【简介】
荒漠伯劳,学名Lanius isabellinus,也被称为灰黄伯劳或达乌里伯劳。它们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的干旱地区,并在冬季迁徙到非洲东部和阿拉伯半岛。

【外形特征】
雄性荒漠伯劳头部为灰色,前额带有沙黄色,独有黑色的面罩,对比鲜明的浅色下体与亮肉桂色尾巴使它具有高度辨识度。雌性外观相似,不过具有较为淡的面罩,并且上体偏灰。幼鸟的羽毛以灰色棕色为主,上体有细黑色斑点,下体则是奶油色,喉部及下体至尾部覆羽形成单一色调。

【生活习性】
荒漠伯劳偏好半开放环境,如半沙漠地带边缘的农田、柽柳树丛等。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蟋蟀、蚱蜢,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8月,每只雌鸟平均产4至6枚卵,孵化期约为15至16天,雏鸟期则为12至15天。

【鸣叫特征】
鸣声多样化,包括口哨声、颤音及模仿音,叫声尖锐有时带有鼻音。其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初级飞羽基部是否具有白斑。

【繁殖习性】
繁殖时,荒漠伯劳在6月初于灌木上筑巢产卵。每年每巢产卵数适合4-6枚,卵为淡粉色,带有密集的红褐色斑点和稀疏的暗紫色斑,在卵端形成一个深色环。孵化期为14至15天,雏鸟在双亲喂养大约15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评估为“无危”(LC)。该物种繁殖于欧亚大陆中部,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西部,越冬在东北非以及南亚。

【地理分布】
荒漠伯劳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在中国,其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亚种包括指名亚种,分布于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印度、沙特等地;天山亚种,分布于俄罗斯、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至非洲东北部;内蒙古亚种,分部于俄罗斯及中国各地;青海亚种,分布于俄罗斯及中国的青海、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