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 Bull-headed Shrike
Bull-headed Shrike

Bull-headed Shrike

English name:Bull-headed Shrike

Scientific name:Lanius bucephalus

【简介】
牛头伯劳(学名:Lanius bucephalus),又称红头伯劳,属于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该鸟因其独特的外观和暖色调著称,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东北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以及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地。

【外形特征】
牛头伯劳成年雄鸟头顶及腹部呈暖橙色,具有黑色贯眼纹,两胁位置颜色较为深沉;雌鸟整体颜色偏向褐色,体羽有黑褐色鳞纹,头部与两胁处颜色更深。幼鸟相似于雌鸟成鸟,但白色眼纹边缘较淡。

【生活习性】
牛头伯劳喜欢开阔的环境,如农田、林边、城市公园等,常见于海拔高度较低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它们主要捕食昆虫,如甲虫和蚱蜢,也会捕食蜥蜴等小型脊椎动物。部分种群在冬季还会迁移到森林中。

【鸣叫特征】
牛头伯劳的鸣声尖锐、沙哑,常会发出连续的音符,有时会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它们在短暂的停顿后常常会发出喋喋声。

【繁殖习性】
牛头伯劳通常在春季至夏季繁殖,尤其是4月至7月。它们在树上筑巢,一窝产卵2至7枚,孵化平均需要14至15天。雏鸟离巢期大约13至15天。捕食时有“串肉”习性,将猎物穿刺于尖锐物体上方便撕裂或展示领地行为。

【外型辨识】
其显著特点使得牛头伯劳与红尾伯劳幼鸟很容易区别:更大个的喙、更浓烈的橙色调、更淡的贯眼纹以及翼展位置的白色斑块等。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牛头伯劳被列为无危物种。牛头伯劳素有“小猛禽”之称,是一个机敏的食肉鸟类,其生态保护状况需要持续关注。

【地理分布】
指名亚种(Lanius bucephalus bucephalus):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在长白山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
中国亚种(Lanius bucephalus sicarius):一般在海拔1000-18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更高处约2000-3000米的区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