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alaconotidae > Laniarius > Crimson-breasted Shrike
Crimson-breasted Shrike

Crimson-breasted Shrike

English name:Crimson-breasted Shrike

Scientific name:Laniarius atrococcineus

【简介】
红胸黑鵙(学名:Laniarius atrococcineus)属于雀形目丛鵙科黑鵙属。该鸟类为南部非洲特有的品种,以黑色上身与翼部的白色条纹及鲜红的下身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
红胸黑鵙的身形修长,体长在22至23厘米之间,体重变幅为40至57克。其头部和背部呈黑色,有轻微光泽,下部床蓝色,从下颚至尾巴部分则为鲜明的红色。红胸黑鵙的眼睛周围显现出浅紫色光环,虽然这种浅色喙通常仅在幼鸟时显现,但皮肤和腿的颜色均为黑色。

【外型辨识】
红胸黑鵙的雌雄同色,无法通过外观区分开。幼鸟呈斑驳的棕色,其喙较为淡色,并在罕见的情况下表现出黄色的下身。

【生活习性】
红胸黑鵙通常栖息于干燥的灌木和丛林中,能够适应于多种类型的植被区。该鸟类常在树顶或灌木丛间用强而有力的叫声表示它们的领地。红胸黑鵙是食虫性动物,主要的食物有各色昆虫、其幼虫、蜘蛛及其他小节肢动物。

【鸣叫特征】
在南部非洲的开阔灌木区域,红胸黑鵙常在树顶或灌木丛间用强而有力的叫声表示它们的领地。用这种方式交流,红胸黑鵲会在实际情况中彼此隔离5到10公顷的距离,或是根据不同资源的可用性维持更宽松的领地范围。

【繁殖习性】
红胸黑鵙在每年雨季进入繁殖期,雌雄共同筑巢并产卵。巢通常建造在金合欢树上,用纯丝树皮和细根装饰。一窝2至3枚卵,被鸟类在持续两周的孵化期内轮流孵化,约十六至十七天雏鸟可以孵化。幼雏在十八天至二十天之间离开鸟巢后继续成长,通常在达到约51天后完全独立。

【保护状况】
红胸黑鵙是纳米比亚的国鸟,象征性的鸟种常和斑鸫鹛、箭纹鸫鹛、戴胜和弯嘴林戴胜等同域分布。虽然那些地区的轻度放牧活动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该物种整体数量仍然稳定,并不属于濒危级别。

【地理分布】
红胸黑鵙的分布范围覆盖了安哥拉南部、赞比亚、津巴布韦及南非北部与中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