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es's Starling
English name:Meves's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Lamprotornis mevesii
【简介】
米氏辉椋鸟(学名:Lamprotornis mevesii),又称为梅维斯的辉椋鸟,属于雀形目椋鸟科丽辉椋鸟属。该物种以其独特的长尾羽而著称,名字中的“Meves”为德国鸟类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梅维斯。
【外形特征】
成熟个体体长30-36厘米,体重范围在56-85克之间。头部、颈部侧面、喉咙与胸部呈现出强烈的紫色,翅膀带有蓝紫色光泽,臀部为暗红铜色,背部和腹部则呈现铜绿色。雄性和雌性米氏辉椋鸟外观相似,雌性可能比雄性色彩较淡。幼鸟的下体为哑光黑色,背部羽毛有光泽。
【生活习性】
米氏辉椋鸟通常栖息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以及阔叶林区域,偏好布兰奇斯特吉亚(miombo)这样的阔叶林地以及有猴面包树的环境。它们在地面觅食,善于攀爬及跳跃,主要食性为昆虫,偶尔与其他种类的椋鸟混群。
【鸣叫特征】
米氏辉椋鸟的鸣叫细节未发现具体的记录,但推测其鸣叫声可能与同类其他种类相似。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不同地区而异,博茨瓦纳为2月,赞比亚为2月至3月,马拉维为12月至3月,津巴布韦为11月至4月,南非为12月至3月至4月。鸟儿有时会连续进行两年的繁殖。它们常单独或部分合作筑巢,利用前一年的后代协助父母。巢穴通常选址在树洞内,深度能至25厘米,距离地面约2至6米。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大约延续18天,雏鸟则在22天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与伯奇尔椋鸟相比,该鸟颜色更偏向蓝紫色,体型较小,尾羽层次更加分明。从而有别于巨辉椋鸟,凭借最后尾羽最长这一显著特征确认。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显示,米氏辉椋鸟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米氏辉椋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具体涉及安哥拉东南部、纳米比亚东北部、博茨瓦纳北部和东部、赞比亚南部和东部、马拉维南部、津巴布韦(不包括高地)、莫桑比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南非的林波波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