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ampephagidae > Lalage > White-winged Triller
White-winged Triller

White-winged Triller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Triller

Scientific name:Lalage tricolor

【简介】
白翅鸣鹃鵙(学名:Lalage tricolor),属山椒鸟科鸣鹃鵙属,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及北部的一些岛屿,如新几内亚和东印度尼西亚。这种小型鸟类体长约16至18厘米。

【外形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特别明显,头部和上背部呈现出光泽的绿黑色,肩部和腰腹部为淡灰色,翅膀覆羽纯白,次级飞羽和尾羽的外缘亦为白色。雌鸟体色与非繁殖季节的雄鸟相似,但黑羽部分替换为棕色,翅膀上的覆羽和次级飞羽边缘为棕色或沙色,下体则为淡黄色,胸部带有暗褐色模糊条纹。而幼鸟喙部与颈部有棕白色斑点,翅膀边缘呈淡黄色,下体有白色基底,带有棕色斑点。

【生活习性】
白翅鸣鹃鵙栖息于轻度林木覆盖的环境,偏好干燥的桉树森林、灌木丛、以及被部分农耕土地覆盖的区域。这些栖息地需提供裸露的地面或矮草,使鸟能够有效地捕捉昆虫,例如烧过的地面、割过的草坪以及耕过的土地。

【鸣叫特征】
该种鸣鹃鵙的鸣唱极为响亮且清脆,通常由快速连续的“chiff-chiff-chiff”开始,随后迅速过渡至高音颤音,类似金丝雀的声音。

【繁殖习性】
白翅鸣鹃鵙繁殖期通常为每年的6月至3月在澳大利亚,而新几内亚则为9月至12月。繁殖期间,雌雄配对共同构建脆弱的碟状巢,巢常见的位置为树枝和林木分支,高度在1至12米左右,由干草、树皮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1至3枚,通常为2枚,孵化期大约14天。雏鸟由双亲共同育养约8天,之后由雌鸟单独喂养至出巢的12天内。

【外型辨识】
相较于白肩鸣鹃鵙,它没有眉纹;与杂色鸣鹃鵙相比,最显著之处在于其翅膀具有的白色斑纹和纯白的腹部。

【保护状况】
白翅鸣鹃鵙被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名录下的鸟类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级别(Least Concern, LC)。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这些鸟儿占据澳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南部。非繁殖季节,鸟类则迁徙至澳大利亚北部。它们亦栖息在太平洋区域的一些岛屿,包括中国台湾、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确实包含苏门答腊、爪哇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