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ed Triller
English name:Varied Triller
Scientific name:Lalage leucomela
【简介】
杂色鸣鹃鵙(学名:Lalage leucomela),属于山椒鸟科鸣鹃鵙属,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及澳大利亚的热带至亚热带沿海区域。杂色鸣鹃鵙偏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较为常见,而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分布广泛。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型较小,体长17-19.5厘米,体重24-37.5克。雄性上体为黑色,下体淡色带有微细条纹,翼上有明显的白色翼斑,眉线呈白色,且尾下覆羽为橙色。雌性和幼鸟与成年雄鸟外表相似,但上体的颜色较为淡一些。
【鸣叫特征】
杂色鸣鹃鵙拥有响亮的重复鸣叫声,如类似于滚动的‘’brreeer‘’或‘cherwee’声。这种叫声有时会由多个个体联合产生,形成合唱。除鸣叫声外,它们还常常发出重复的‘drr-eea’声音。
【生活习性】
杂色鸣鹃鵙在澳大利亚的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翌年3月,在新几内亚为9月至11月。鸟巢一般建在树枝或树分叉处,高达1-20米。鸟巢结构为浅杯形状,由干草、细枝、藤蔓、苔藓或根须等构成。每窝通常只产一枚卵。雌雄共同参与孵化和抚育雏鸟。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鸣鹃鵙种,杂色鸣鹃鵙有显著的白色眉线和白色翼斑,以及橙色尾下覆羽;与圣岛鹃鵙相比,具有白色眉线、灰色臀部(而非白色)和白色尾下覆羽(而非栗色)属于该物种独有的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 2009年的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杂色鸣鹃鵙总体上分布广泛,威胁不大,但在澳大利亚某些区域如新南威尔士州,则相对更为稀少。
【地理分布】
杂色鸣鹃鵙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及澳大利亚的热带至亚热带沿海区域。在悉尼地区至约克角半岛一带以及金伯利地区较为普遍,但在整体较冷的南方区域则相对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