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bellied Triller
English name:Rufous-bellied Triller
Scientific name:Lalage aurea
【简介及分类】
金腹鸣鹃鵙(Lalage aurea),英文名为Rufous-bellied Triller,属于雀形目鹃鵙科鸣鹃鵙属的特有种鸟类。此种鸟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北摩鹿加群岛,包括摩罗泰岛至Obi岛。显著特征为腹部深红褐色、翅膀上的显著白纹及明显的白色眉纹。
【外形特征】
**雄性描述:**
成年雄鸟的上部具光泽蓝黑,具有狭窄的白眉纹和不连续的眼环。喙基至眼之间可见一条黑线,白色的耳羽和颊部也十分醒目。翼上覆羽纯白,形成一条闭合的横纹。大覆羽基部黑色,尖端白色,次级飞羽宽边白色,尾部黑色,末端略显白色。喉部及下部呈深红色,与大腿部分相区别。
**雌性描述:**
雌鸟的上部呈石板灰色,主要特征类似雄鸟,但脸颊和耳羽呈现斑驳的灰白色,白颊斑不明显,次级尾羽末端的白色也不如雄性明显。幼鸟和成年雌鸟非常相似,但拥有明显的白颊和几乎是锈色的眉纹,臀部和上尾覆羽以及上部边缘均呈锈色,主覆羽尖端白色,颏部和胸部则呈现出较深的红棕色,并带有棕斑点。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经过选择性采伐的森林、森林边缘、开放次生林、灌木丛、沿海林地及红树林区域。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450米间。它的食性偏向于昆虫,偶尔也会捕食果实。
【鸣叫特征】
金腹鸣鹃鵙鸣声清脆,通常是一连串的7个急促、管状音符,有时第六音节会被一个双音节的哑音替代。
【繁殖习性】
该物种在Halmahera岛发现的巢中有一只羽毛丰满的雏鸟正在由成年雄鸟喂养。巢呈开放的杯状形式,筑于水平支干上。有关巢的确切细节仍待进一步研究。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2009年版,金腹鸣鹃鵙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尽管该物种地域限制明显,在北摩鹿加群岛较为常见。尽管有森林破坏的威胁,但其有能力适应选择性采伐的森林,相对减少了其他森林物种可能出现的严重数量减少。
【地理分布】
金腹鸣鹃鵙主要分布于北摩鹿加群岛,属于华莱士区的范围,该界限为棉兰老岛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及东帝汶等岛屿。它是华莱士区内的特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