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rowed Triller
English name:Black-browed Triller
Scientific name:Lalage atrovirens
【简介】
学名:Lalage atrovirens
英文名:Black-browed Triller
分类:雀形目,鹃鵙科,鸣鹃鵙属
【外形特征】
雄鸟:前额至颈背、眼上方、上耳羽、背部为黑色,带有蓝绿色光泽;尾上覆羽黑白条纹明显,翅膀黑色,具有白色尖端;尾部颜色为黑色,边缘呈绿色,最外侧有白色尖端;翅膀下侧部分和下体为白色。
雌鸟特征:体型及羽毛颜色细节与雄鸟相似,但颜色较淡,缺少光泽。眼睛: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暗灰色。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常在次生或轻度森林或森林边缘,而非原始或高大森林。主要生活在低地,有时也延伸至海滨森林。
觅食:食物以果实和节肢动物为主,单独觅食或以小群形式活动,有时与其他物种混群。主要在树冠层和中层,尤其在开阔地带活动频繁。
【鸣叫特征】
甜美快速重复的上扬‘twee’哨音
‘see o seet weo’声,重复约五到六次。
伴侣间反向歌唱,发出‘tewhit tewheet wheetu’声
相似于笑声的5-7个音符
【繁殖习性】
具体繁殖信息不详。
【外型辨识】
与其他在翼上的白色较少或无白色眉纹的鸣鹃鵙有所区别。
与圣岛鹃鵙的区别在于大覆羽上有更多黑色,下体无栗色,大腿无黑色。
与白肩鸣鹃鵙的区别在于没有白色眉纹且翼上的白色较少。
【物种区别】
比岛鸣鹃鵙曾经作为黑眉鸣鹃鵙的一种亚种,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保护状况】
**IUCN Red List**:LC(无危)。在新几内亚大陆较为常见,但在Yapen岛出现尚不确定。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具体包括四王群岛、鸟头半岛、新几内亚西北部及中部和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