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otte's Bulbul
English name:Charlotte's Bulbul
Scientific name:Iole charlottae
【简介】
黄臀灰胸鹎属于雀形目、鹎科、伊俄勒短脚鹎属的鸟类。其主要分布在婆罗洲及其周边岛屿,包括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等地。
【外形特征】
- 体长约20至20.5厘米。
- 体重20至28克。
- 头部暗红橄榄棕色。
- 上体淡橄榄棕色,翼上具有微弱的青铜光泽。
- 下巴和喉咙暗白色,与胸部中心同色。
- 胸部两侧灰橄榄棕色,从中部至侧腹形成明显斑块。
- 腹部浅奶油色。
- 尾下覆羽同腹部颜色但中央部分为灰棕色。
- 眼睛灰色。
- 喙上喙深粉角质色,下喙基部逐渐变为淡粉色。
- 腿黄至粉棕色。
- 幼鸟特征:与成鸟相似,但喙色较淡,翼覆羽和次级飞羽边缘较淡,眼色为浅棕色。
【鸣叫特征】
经常发出沙哑的“jeet!”声、鼻音的“jee-wit!”声,以及重复系列叫声“wee-jy-jy-jy!”。
【生活习性】
- 栖息于低地森林、边缘森林及次生林。
- 在马来西亚半岛Pasoh地区的成熟森林和20年再生地,黄臀灰胸鹎的捕获率没有明显差异。
- 常见于森林边缘、宽阔道路和林间小径,特别是在新生长的Macaranga植被中。
- 海拔范围:分布于低地至海拔900米。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在马来西亚半岛主要为4月至7月,但也有自1月份的记录。
- 苏门答腊记录显示,至3月已有发育良好的幼鸟。
- 一窝产2枚卵,双亲共同抚养。
- 具体繁殖行为的详细信息尚有待更多研究。
【外型辨识】
该物种最初曾被归类于Criniger属,2017年被国际鸟盟(IOC)从棕臀短脚鹎中分离出来。该物种也分布于包括台湾省、菲律宾在内的太平洋诸岛屿,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
【保护状况】
IUCN将黄臀灰胸鹎列为NT(近危)。尽管低地森林的丧失可能导致种群下降,但因其能适应重度退化的环境,目前尚未有直接的灭绝风险。
【地理分布】
黄臀灰胸鹎主要分布在婆罗洲、Banggi半岛,特别是马来西亚半岛北部、东北部和苏门答腊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