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eared Bulbul
English name:Brown-eared Bulbul
Scientific name:Hypsipetes amaurotis
【简介】
栗耳短脚鹎(学名:Hypsipetes amaurotis)是一种生活在亚洲地区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浙江等地。它属于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
【外形特征】
栗耳短脚鹎头部略显隆起,具有较长的梢尖冠羽。其头部至后枕为灰色,耳羽和颈侧为栗色。颈背及冠灰色,翅膀和尾巴较背部稍棕。下体灰色,腹中部有逐渐增大的白色斑点,臀部灰棕色,尾下覆羽深灰色,边缘宽阔白色。虹膜红棕色至深棕色,喙呈深棕色至黑色,腿深棕色至棕粉色。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腹部颜色较淡。
【鸣叫特征】
栗耳短脚鹎叫声喧闹,全年都能发出响亮的“shreep”和“weesp”声。其叫声在菲律宾被描述为尖锐的“pee-yuk”声或一系列加速的下降音调。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地和山麓落叶、混交、常绿森林,可高达1600米(有时2100米)。冬季进入开阔的农耕区和有树篱的林边地带。常见于郊区、城市等人工栖息地,如公园和花园。主要食物包括浆果、柑橘类水果及叶菜,也会吸食花朵中的花蜜,偶尔捕食昆虫和蜘蛛。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4月至7月,有时延续到8月。巢筑于树、灌木、藤蔓或人造结构下的低枝条,高度在1.5至4.5米之间。每窝产3-5枚蛋,孵化期13-14天,幼鸟在巢中盘旋10-11天,独立后家庭仍会在领地停留两个月。幼鸟主要依靠亲鸟提供食物,直至可以独自觅食。
【外型辨识】
不同亚种在胸部带纹、腹部颜色和上体的橄榄色边缘上略有差异。
【保护状况】
栗耳短脚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无危物种。但因其在一些地区有损农作物的活动,如侵入果园伤害果蔬,在这些地方被视为有害鸟类。同时,作为许多植物种子的传播媒介,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地理分布】
繁殖区涵盖日本至菲律宾北部;非繁殖区包括中国东北和华东部分地区,此外还可能冬季迁徙至中国更北的区域,如东北。在日本、韩国和台湾分布较为广泛,通称为日本的典型鸟类,在城市中频繁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