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icore Warbling Antbird
English name:Manicore Warbling Antbird
Scientific name:Hypocnemis rondoni
【简介】
棕尾歌蚁鸟(学名:Hypocnemis rondoni),属于雀形目蚁鸟科歌蚁鸟属,首次于2013年被描述。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巴西中南部亚马逊地区的低地固土森林中,尤其是下层植被的湿润区域。
【外形特征】
棕尾歌蚁鸟体型紧凑,全长约11.3厘米,体重约为12.5克。雄鸟头部、肩部和下体具有明显的黑白条纹,上体呈棕色,侧翼带有锈色,尾羽基部边缘也是明显的锈色。雌鸟则具有褐色肩部和头部条纹,头部顶部长黑色,两侧缀有白色条纹。两性均拥有白色冠羽贯穿于冠部的黑色头顶上,耳覆羽可为白色,下体从白色逐渐过渡到较深的胸部和腹部色彩,侧翼和臀部为橙色或锈色,尾下覆羽没有斑点。
【生活习性】
棕尾歌蚁鸟生活在低地森林的下层植被带,偏好森林边缘如树倒区和道路边缘。这种鸟类常活跃于河边、小溪周边的环境里。尽管可能在R Roosevelt右岸有棕尾歌蚁蚁鸟和斯氏歌蚁蚁鸟的共生或共域现象,但具体细节仍未明确。
【鸣叫特征】
棕尾歌蚁鸟的鸣声由一系列4到5个逐渐增大的清晰音符构成,最终以下降的刺耳音符收尾,鸣叫声类似于斯氏歌蚁蚁鸟(H. weberi)和卢多尼亚歌蚁蚁鸟(H. lundelli)。它们也发出一系列四个尖锐的叫声,这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繁殖习性】
关于棕尾歌蚁鸟的繁殖行为细节尚待丰富资料提供。
【外型辨识】
棕尾歌蚁蚁鸟因其独特的尾羽基部边缘的明显锈色而与同类的其他成员显著区分。其中,雄鸟的鸣唱有时难以与斯氏歌蚁蚁鸟区分,然而在与赭背歌蚁蚁鸟(H. ochrogaster)和秘鲁歌蚁蚁鸟(H. peruviana)对比时,其区别较为明显。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棕尾歌蚁蚁鸟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尽管如此,其分布区域基本遍布适宜环境,但其分布范围依旧是该属下最小的。虽然目前未受到重大的人为影响,但是森林碎片化和破坏在Ji-Paraná的R Machado流域、Roosevelt地段和Aripuanã的狭窄河段已变得令人担忧。
【地理分布】
棕尾歌蚁蚁鸟集中分布于亚马逊州东南部、Rondônia北部以及Mato Grosso西北部的低海拔湿润森林区域,河网包括Aripuanã-R Machado流域和Roosevelt西岸的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