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rney's Pitta
English name:Gurney's Pitta
Scientific name:Hydrornis gurneyi
【简介】
泰国八色鸫,学名Gurney's Pitta(Hydrornis gurneyi),属于雀形目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该鸟以其独特的蓝黑黄三色配合在自然界中具有辨识性,并以英国银行家及业余鸟类学家John Henry Gurney的名字命名。
【外形特征】
雄鸟头部为黑褐色,冠羽从头顶延伸至颈背呈超海蓝色,上体暖棕色,最长的上尾覆羽和尾羽带蓝光。下部喉部纯白色,橙黄的上胸和侧腹有黑色横纹,其余部分为黑色。雌鸟特征相似但更淡,颈背蓝黄色变淡黄褐色,下体黄褐色隐约有黑色横纹,腹部淡至深红褐色。幼鸟暗淡些,头部有金赭石色横纹,胸部也有浅黄褐色条纹。
【生活习性】
泰国八色鸫栖居于半常绿和次生河流雨林,喜爱竹林、棕榈树和缠绕藤蔓密集的环境,通常靠近小溪或沟渠。它们全年行动于湿润区域,有时还会出现在橡胶种植园或退化森林残片中。以虫类、蜘蛛、蜗牛等小型动物为食,用侧向甩头的方式抛开叶子来搜寻猎物。
【鸣叫特征】
泰国八色鸫的叫声独特,发出类似猛禽的‘chiiir!’声,并且3月至6月期间常听到短暂而爆发性的‘lilip’声。雌鸟可能会发出较短促的‘llup’声。报警时,它们会发出响亮的‘skyeew’。
【繁殖习性】
泰国八色鸫的繁殖季节在4月末到10月,通常每年6月达到高峰。筑巢于树上或藤本植物低处,巢由竹叶、阔叶片和嫩枝构成,内部用黑根须铺垫,整体直径19-20厘米,入口侧向,尺寸约10厘米×7厘米。每窝产卵3-4枚,有时5枚,卵壳为奶油白色,有紫斑点,大小26毫米×21毫米。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和雏鸟喂养任务,孵化周期未知,雏鸟2周后离巢。
【外型辨识】
泰国八色鸫以其独特的蓝黑黄三色配合在自然界中具有辨识性。
【保护状况】
IUCN评级为CR(极危),该物种由于栖息地丧失,在几十年内数量明显锐减。主要分布于缅甸南部和泰国半岛,尤其在缅甸Tenasserim地区及泰国Krabi省Khao Nor Chuchi。1997年,泰国八色鸫数量估计仅剩9对,但2003年在缅甸有四个群落被发现,每个群落约有10-12对。
【地理分布】
泰国八色鸫的活动范围仅约2,4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等地区。它们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在1986年重新被发现。它的数量稀少是由于物种栖息地的严重丧失。地理上的集中分布和栖息地限制极大程度上危及了这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