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gal Florican
English name:Bengal Florican
Scientific name:Houbaropsis bengalensis
【简介】
南亚鸨(学名:Houbaropsis bengalensis),又称孟加拉鸨,属于鸨形目鸨科的一种大型陆禽。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南部、印度东北部及越南南部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和农地,以及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周围地区。
【外形特征】
南亚鸨体型较大,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存在差异,雄性个体通常较大,其头顶呈黑色,并有羽冠,上身沙黄色,背部有棕色斑点。雌性个体较小,总体呈沙褐色,无线条纹的胸部。雄性身长可达64厘米,体重分别为雄鸟1250-1700克和雌鸟1700-2250克。颈长脚长,展示明显的白色和褐色标志。
【生活习性】
南亚鸨栖息在干旱至半干旱的草原,长满高草及针刺丛林。它们每天在高草尖和未灌溉草地中觅食,主要食物包括植物的叶、嫩芽及种子,间或捕食昆虫、蜥蜴、蛙、小蛇、小型哺乳动物等。觅食主要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白天则藏身于更高的草丛里。在繁殖季节,雄鸟于不同的栖息地分别表现雄性吸引特征。
【鸣叫特征】
雄鸟通过展示尾羽、抱住颈部和发出深深的急促叫声吸引雌鸟。
【繁殖习性】
南亚鸨在3月至9月繁殖,通常实行一夫多妻制。雄鸟不参与育雏和孵化过程。雌鸟每年产一窝蛋,孵化期约27-28天,雏鸟在母鸟指导下度过生命周期直到下个繁殖季节开始。
【外型辨识】
南亚鸨的雄性个体头顶呈黑色并有羽冠,上身沙黄色,背部有棕色斑点;雌性个体较小,总体呈沙褐色。雄性身长可达64厘米,体重分别为1250-1700克(雄鸟)和1700-2250克(雌鸟),颈长脚长。
【保护状况】
南亚鸨已被纳入国际鸟盟物种保护旗舰计划,并启动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这些保护措施旨在减少其他威胁、保护物种栖息地,包括在适宜区域设定保护区、国家公园,农村社会保护网络和政府活动协调等。目前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地理分布】
南亚鸨分布在尼泊尔南部、印度东北部及柬埔寨洞里萨湖周围的草原以及越南的邻近地区。近年来由于栖息地快速转变为农田及过度狩猎等因素,导致南亚鸨数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