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Recurvirostridae > Himantopus > Black Stilt
Black Stilt

Black Stilt

English name:Black Stilt

Scientific name: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简介】
黑长脚鹬,又称kakī(毛利语),学名为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属于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全身呈黑色,带有绿色光泽,长长的腿为粉红色,喙则细长而黑。毛利语中,“kakī”意为“脚踝”。

【外形特征】
成年黑长脚鹬全身覆盖黑色羽毛,带有绿色光泽。雄性在眼周、眉线及头顶部位常见白色斑点,雌性则腿略短。幼鸟初生时几乎全白,后逐渐出现灰黑色斑纹,而成年后羽毛则为黑色,散布少量白色斑点和条纹。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丰富,常发连续的尖锐"yek...yek...yek..." 声音,音调较高,鼻音较轻。

【生活习性】
黑长脚鹬栖息于新西兰南岛中部马肯齐盆地的河流河床、湖岸、沼泽和浅水池塘,倾向于沿溪流或湖岸设巢。其偏好在有稳定植被边界的河流或洪泛河流通道旁筑巢。繁殖季节集中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最高发期为10月。多数时候独居并守卫领地。巢通常紧邻水源,每次一般产4枚卵(最多可产6枚),孵化需24至27天左右,双亲合作育雏。幼鸟在41至55天后离巢,至7至9个月后完全独立。

【繁殖习性】
黑长脚鹬的繁殖季节集中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最高发期为10月。巢通常紧邻水源,每次一般产4枚卵(最多可产6枚),孵化需24至27天左右,双亲合作育雏。幼鸟在41至55天后离巢,至7至9个月后完全独立。

【外型辨识】
与黑翅长脚鹬相比,黑长脚鹬具有更短的腿和更修长的喙。杂交而成的后代,通常体色介于两者之间,常见黑胸交织其他颜色。

【保护状况】
黑长脚鹬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外来哺乳动物,如挪威鼠、野猫、黄鼠狼和貂,以及栖息地破坏。自1981年,该物种开始实施包括圈养繁殖和再释放计划在内的多项保护措施,以防范其彻底灭绝。鉴于现状,该物种被IUCN列为极危(CR)物种。截至2020年5月,野外仅存成鸟169只。

【地理分布】
黑长脚鹬的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南岛中部的马肯齐盆地。在非繁殖季节,部分鸟群会迁移到新西兰北岛。此外,黑长脚鹬还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含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邻近岛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