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Hawk-Cuckoo
English name:Common Hawk-Cuckoo
Scientific name:Hierococcyx varius
【简介】
普通鹰鹃(Hierococcyx varius),又称Common Hawk-Cuckoo,是鹃形目杜鹃科鹰鹃属中的中型鸟类,主要分布在东亚,特别是印度次大陆及其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普通鹰鹃体长约33厘米,重约104克。其外观特征包括灰褐色的上体、头部颜色较淡,尾部具3-5条黑白相间的横斑,并在末端带有红褐色斑点。下体白色,胸部淡红褐色,腹部和侧腹有多条条纹,眼环则为浅灰色。虹膜为黄色,喙上部黄绿色,下部绿色,脚黄色。成鸟与较小且条纹不明显的幼鸟对比,幼鸟的整体上体颜色较深并带有暗淡的红褐色条纹,尾部没有白色,而下体被棕色条纹覆盖于淡色底色之上。与较大的大鹰鹃相比,普通鹰鹃在体形、下体条纹和叫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生活习性】
普通鹰鹃栖息于林地、园林及半常绿林,栖息地海拔通常低于1000米。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昆虫,特别是毛虫和夜蛾幼虫,也有蚱蜢、蝗虫、白蚁、蚂蚁、蜥蜴等,偶尔也会吃果实。该物种是树栖型,很少到地面活动,部分个体在高海拔和干旱地区会进行迁徙。
【鸣叫特征】
普通鹰鹃在春季发出一种响亮尖锐的叫声,类似于“brain fe-ver”或“wee-piwhit”,声音连续4-6次,音调逐渐升高至最高点,比大鹰鹃的叫声更高、更尖锐。雌鸟则发出一种刺耳的颤音叫声,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也常常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主要在印度的3月至7月及斯里兰卡的1月至4月。普通鹰鹃将卵产在鹪鹩科(pheugopedion)、丛林鸫鹛、噪鹛的小型鸟类巢内,通常为2颗蓝色卵,尺寸约27x20毫米。孵化出的普通鹰鹃幼鸟会将寄主的幼鸟推下巢外,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幼鸟的叫声类似于onents Jenkins,声音是“ke-ke”。
【外型辨识】
在文化中,普通鹰鹃的叫声通常被转录为“brain-fever”,容易与其亲戚——亚洲鹃混淆。
【物种区别】
与大鹰鹃相比,普通鹰鹃喉白,下巴黑,有时延伸成横带至中喉,成为区别特征之一。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普通鹰鹃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从巴基斯坦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东北印度,直至斯里兰卡的区域,以及印度的低海拔平原地区。Ciceliae亚种在斯里兰卡中部为留鸟,而印度平原则普遍见到该物种。
普通鹰鹃在西藏东南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它是常见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