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Hawk-Cuckoo
English name:Dark Hawk-Cuckoo
Scientific name:Hierococcyx bocki
【简介】
暗色鹰鹃曾被认为与大鹰鹃属于同一物种,后来归入Cuculus属。这是一种大型、长尾的鹃形目杜鹃科鸟类,主要栖息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山区森林中。
【外形特征】
成年体长约30至32厘米,具有深灰色的背部、翅膀上带有宽幅白色条纹的暗褐色、尾部上的黑灰色窄条纹和末端橙色斑点,腹部呈白色,并带有黑色条纹。其头部、胸部和腹部的颜色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幼鸟通常喉部条纹更明显,上部颜色偏棕色。亚成鸟具有的巧克力色或灰棕色冠羽、深灰色的侧面和带有红褐色边缘的翅膀,下体呈白色至淡黄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山地和丘陵森林,食物以毛虫、直翅目昆虫、甲虫、蝽象、蟑螂、蚂蚁、蜘蛛、鸟蛋、浆果和各种水果为主。关于其觅食行为的详细状况目前尚不清楚。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是一种有力且逐渐增强的双音节叫声,有时会延长为三个音节,上升至尖锐的高潮,收尾时形成“pee-ha pee-ha pee-ha ... ... pee-ha pee-hee pee-he”。此外,还会发出节奏较快、尖锐的二重音序列,渐增音高至尖锐的峰值,之后以简单音符收尾。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和行为详情较为缺乏,但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婆罗洲地区有6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现雏鸟的记录。该物种采取寄生繁殖策略,其寄主包括马来半岛的栗顶噪鹛和婆罗洲的山柳莺,但是山柳莺的记录尚需验证。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鹰鹃属鸟类区分的主要依据是其深灰色背部、红褐色胸部以及条纹白色腹部,幼鸟喉部的横向条纹和上体的棕色部分尤为显著。通过这些特征和独特的鸣声可以进行有效识别。
【保护状况】
分布于马来半岛(如上半个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沙捞越北部、沙巴及加里曼丹等地区。未有记录其具体IUCN保护级别或华盛顿公约(CITES)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信息。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