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Hieraaetus > Pygmy Eagle
Pygmy Eagle

Pygmy Eagle

English name:Pygmy Eagle

Scientific name:Hieraaetus weiskei

【简介】
侏隼雕,又称Pygmy Eagle,学名为Hieraaetus weiskei。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摩鹿加群岛的低地及山地森林。体型紧凑,翅膀宽而细长,尾羽扇形展开,翼尖黑色,飞行时姿态独特。

【外形特征】
侏隼雕体型介于38到48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12至126厘米,雄鸟平均体重为483克。浅色型个体具有白色下翼覆羽和下体,胸部有宽阔的深色条纹;深色型个体下翼覆羽呈棕色,下体呈红褐色,颊部、头部和颈背部有棕色条纹,尾部有7至8条黑色横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尾部外缘有较窄的淡色带,初级飞羽更尖锐。

【生活习性】
侏隼雕栖息于原始雨林、河岸森林、季风林及林缘地带,飞行高度通常低于树冠层,活动范围广泛。它们会发出类似“sip sip see”的哨声进行求偶飞行,并在雨季后期准备搭建巢穴。

【鸣叫特征】
侏隼雕飞行中发出简单、清脆的“piwit!”叫声。

【繁殖习性】
关于侏隼雕的具体繁殖习性信息较少,但有报道指出,它们会发出类似“sip sip see”的哨声进行求偶飞行。在雨季后期,会观察到个体准备搭建巢穴的筑巢行为。

【外型辨识】
侏隼雕与小隼雕相比体型更小,尾部和脚趾较短,下体条纹更明显。同时,它们的翅膀图案也有所不同,这些都与某些鸢类有显著区别。

【物种区别】
侏隼雕与小隼雕相比体型更小,尾部和脚趾较短,下体条纹更明显。同时,它们的翅膀图案也有所不同,这些都与某些鸢类有显著区别。

【保护状况】
侏隼雕的保护级别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但随着栖息地的森林砍伐活动,物种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

【地理分布】
侏隼雕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摩鹿加群岛,包括哈马黑拉岛、特尔纳特岛、布卢岛和塞拉姆岛等地。德国自然学家安东·雷克诺(Anton Reichenow)于1900年将侏隼雕命名为Eutolmaetus weiskei。尽管一度被认为与小隼雕一样是不同物种的亚种,但经由遗传分析发现,侏隼雕足以作为独立物种分类,IUCN因此将其认定为一个新的独立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