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icted Antwren
English name:Predicted Antwren
Scientific name:Herpsilochmus praedictus
【简介】
棕额蚁鹩学名为Herpsilochmus praedictus,属于雀形目蚁鸟科乌顶蚁鹩属的鸟类。这一物种最近被描述为亚马逊地区的一种新发现蚁鸟,其命名源于生态学家对在南美亚马逊地区发现新型蚁鸟的预见性预测,该预测随后得到了证实。
【外形特征】
雄性棕额蚁鹩体羽为灰色,头顶和颈背黑色,拥有醒目的白色眉纹和眼周的黑色条纹。其上体带有黑色肩胛,翅膀黑色,覆羽尖端白色,飞羽边缘白色;尾巴黑色,最外侧羽缘白色。喉部颜色为淡奶油色,胸腹部则为白色。成年雌鸟具有深红色额和眼周黑色区域,头部顶部带白色斑点,上体灰色,喉部比雄鸟更淡。雌鸟的额头颜色更深更均匀,与浅色额部的白喉蚁鹩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
棕额蚁鹩的鸣声为柔和的滚动颤音,持续时间约为1.5到2秒,期间音调先上升(约为1.5千赫兹至2.2至2.4千赫兹),再下降至起始频率附近。两性均会发出此鸣声,通常以交替方式发声,避免同步,并且会达到略有差异的峰值频率。
【生活习性】
棕额蚁鹩生活在高湿度的常绿森林中,包括季节性洪水泛滥的大河森林和白沙滩森林,通常在树木与树木高大丰茂的树冠间活动。它们经常与其他种类的鸟类组成混合群落,跟随其觅食,高度从5米至30米左右。同样地,棕额蚁鹩常伴随其他昆虫食性鸟,在冠层水平上觅食。该物种主要食物来源是各类节肢动物,常与混合群落中的其他鸟类共同觅食。
【繁殖习性】
关于棕额蚁鹩的繁殖生物学信息,目前尚无确切记录。
【外型辨识】
相较于白喉蚁鹩,棕额蚁鹩的雄性上体颜色更深为黑色,雌鸟的额头颜色更深更均匀;鸣叫声也几乎一致,但前者的音符数量略多,频率略有不同。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棕额蚁鹩被列为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上的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棕额蚁鹩主要栖息于巴西西部的亚马逊州南部地区,恰好位于Juruá河和Madeira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