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winged Wood Wren
English name:Bar-winged Wood Wren
Scientific name:Henicorhina leucoptera
【简介】
斑翅林鹩(学名:Henicorhina leucoptera)属于雀形目鹪鹩科林鹩属的小型鸣禽,身长约为11厘米。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东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侧,活动于海拔1350至2600米的矮云雾林中。
【外形特征】
斑翅林鹩的成鸟身体色彩斑斓。上体呈浅棕色,前额为灰色,眼先白色且眉纹延伸至喙基。眼睛周围有一条不完整的白色环。眉纹引人注目,脸颊、颧骨和颏部则是黑色和白色斑点交错。下颏和前胸是近白色的。腹部具有肉桂色,胸部则覆盖着灰白色。最显著的是翅膀带有白色的翼斑,尾部羽毛为黑色且略微交错,外侧尾羽比中央尾羽短11毫米。翅膀上覆羽和主要覆羽也带有黑色和白色斑纹。
【鸣叫特征】
鸣叫声柔和且带有哨音,通常由一对鸟儿合奏,包括干燥的‘tchut’声及吱吱的‘wink’声。
【生活习性】
斑翅林鹩栖息在多种森林类型,包括松树和橡树林、山竹丛等。栖息地的选择较为特殊,且随着栖息地退化,其领地面积慢慢缩小。此鸟类主要在地面上以及草丛中觅食,以昆虫和蜘蛛为主,偶尔也吃些浆果和蔬菜。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12月至次年6月。繁殖时,雌雄共同建造巢,位于低植被、灌木或竹丛之中,巢结构为球形,外部由植物纤维和粗草加固,内部则用植物叶子、头发和羽毛铺垫。每巢产卵2枚,呈白色并带有斑点。由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约为19或20天。
【外型辨识】
斑翅林鹩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翅膀上带有白色的翼斑。这种标志性的外观有助于识别这一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斑翅林鹩被列为无危级别(LC)。尽管其需求特殊且分布有限,但在厄瓜多尔较为常见,在秘鲁模式产地中数量充足。
【地理分布】
斑翅林鹩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东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