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browed Heleia
English name:Eyebrowed Heleia
Scientific name:Heleia superciliaris
【简介】
黄眉冠绣眼鸟(学名:Heleia superciliaris),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的大嘴绣眼鸟属。这一物种是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小巽他群岛的松巴哇岛山区和弗洛勒斯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南群岛内的部分)。黄眉冠绣眼鸟栖息于热带山地湿润森林。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较小,体长约13厘米,羽毛呈现出橄榄色调。显著的特点包括鲜明的白色眉纹和眼环,以及略带黄色的下体色调。成鸟的色彩鲜亮,而幼鸟则相对暗淡。成鸟头部和上半身的羽毛呈暗橄榄绿色,头冠前部带有赤褐色,眉纹延伸到眼部附近为淡黄色,喉部为黄色,下体则呈现为暗黄绿色。
【生活习性】
黄眉冠绣眼鸟多见于半常绿山地雨林、木麻黄森林、部分退化森林、森林边缘以及灌木丛中,高度范围通常在1000米至2140米之间。它们通常以小群体形式活动,偶尔也会在早春时节形成规模更大的群体,多达56只。黄眉冠绣眼鸟与多物种一起在森林中上层觅食,但始终保持低调的静默。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由连贯的高音颤音组成,有时会带有颤鸣的声音,其中穿插着“tchee-tchee”声。鸣呼声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7秒,间歇中还有类似“peu-peu”的清脆叫声。
【繁殖习性】
已知该物种在9月份会在弗洛勒斯岛开始求偶喂食行为,11月份则能观察到幼鸟开始出现。黄眉冠绣眼鸟的巢通常由窄条树皮和木麻黄种子构成,在木麻黄森林中的树枝分叉位置建巢。
【外型辨识】
与相似的暗冠白眼鸟相比,黄眉冠绣眼鸟缺乏显著的头冠特征,而是拥有更长的淡黄色眉纹以及更为暗淡的黄色下体。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黄眉冠绣眼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最初认为在松巴哇岛较为稀有,但最近的研究显示该物种在当地已变得较为普遍。因此,结合其对伐木和退化森林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在较高海拔山地森林中的安全避难条件,可以推测短期内对人口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这些优越的生存条件预计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使种群获得适宜的保护。
【地理分布】
黄眉冠绣眼鸟广泛分布在小巽他群岛的松巴哇岛山区和弗洛勒斯岛(该地区主要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南群岛)。它的地理分布区域属于华莱士生物地理区,具体位于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摩鹿加群岛等区域,位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以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