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r Heleia
English name:Timor Heleia
Scientific name:Heleia muelleri
【简介】
帝汶大嘴绣眼鸟(学名:Heleia muelleri),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大嘴绣眼鸟属,分布在帝汶岛,仅限于华莱士区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特定地理区域内。这一小型绿色鸣禽以其独特的黄色脸部和穿过眼睛的黑色条纹为其显著特征,头冠上有黑色斑点,下体则有条纹状的淡黄色斑点和暗灰色斑点。此外,其特殊的鸣叫声为刺耳而单调的“wikikikikikikiki...”和微弱的“seer”。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在低地及山脚森林的树冠层活动,这些地区尤其是封闭树冠的环境,并且它们的分布范围从低地延伸到1300米左右的海拔。
【外形特征】
帝汶大嘴绣眼鸟成年体长约13.5厘米。其头部黑色,并且边缘黄绿色,眉线柠檬黄色,眼睛周围覆盖着少量的浅黄色羽毛。明显的黑色眼先纹贯穿整个面部。颈部有宽带状的黑色区域,逐渐过渡到橄榄色的背部后方和肩部。飞羽和尾羽为黑褐色,边缘泛有绿色光泽。喉部黄色,腹部以及尾下覆羽淡黄色,密布大型的暗灰色斑点,并且胸部的斑点更加明显。眼睛呈现红棕色,喙灰色偏黑,腿则处于绿色灰至灰蓝色之间。雌鸟和雄鸟外貌相似,但在幼鸟身上,带有黑色斑点的头顶和胸部的暗色斑点较少,显得更为暗淡。
【鸣叫特征】
帝汶大嘴绣眼鸟的叫声为单调的“wikikikikikikiki...”,还伴随着稍弱的“seer”声。
【生活习性】
该鸟种通常以小群方式活动,偏好栖息于低地和山脚森林的树冠层,这些区域树木茂密。它们的活动范围从低地一直延伸到海拔1300米左右,并且它们主要以水果为主食,可能是有时也会觅食昆虫或是在相应植物树梢同其它鸟类混群觅食。
【繁殖习性】
关于其繁殖习性较少公开,但至少在1月和6月时观察到了幼鸟。
【外型辨识】
帝汶大嘴绣眼鸟因为独特的下部条纹和缺乏白色眼环而与其他羽毛球类群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尽管帝汶大嘴绣眼鸟目前并没有受到严重的生存威胁,为了防止种群急剧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将其列为近危,意味着其面临的保护风险有所上升,并需要持续关注。
【地理分布】
帝汶大嘴绣眼鸟主要栖息在帝汶岛上,位于印尼爪哇岛东南方,而帝汶岛则属于东小巽他群岛的一部分。该鸟种以及其亚种现生活在原生和接近热带季风、常绿森林等环境下,包括在残留林地的多种植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