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e Valley Sunbird
English name:Nile Valley Sunbird
Scientific name:Hedydipna metallica
【地理分布】
尼罗直嘴太阳鸟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包括埃及至苏丹南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以及沙特阿拉伯南部、也门、阿曼西南部等地。在非繁殖季节,该物种还会迁徙到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
【外形特征】
**雄性在繁殖季节:**
雄鸟在繁殖季节时,头部、胸部上部及背部呈现出青铜绿色并带有暗紫蓝色光泽,臀部及尾上覆羽为暗蓝紫色;翅膀上覆羽的颜色类似于背部,初级飞羽和大覆羽为黑色,并带有金属蓝绿色边缘;飞行羽毛为黑色,并略带棕色,三级飞羽呈黑色并带有蓝色光泽;尾巴为黑色,边缘为绿褐色,并且中央的一对羽毛延长50-70毫米,末端呈球拍状;下胸有一条暗紫蓝色条纹,腹部为黄色,两胁和尾下覆羽的颜色较淡;下翼为暗淡黑色。虹膜为深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
**雌鸟与非繁殖季节的雄鸟:**
雌性缺乏金属光泽,头部和上体为灰棕色,额部和颈部带有淡黄绿色光泽,眉纹为奶油色至黄白色,眼线为浅棕色;下体为淡黄色,中央区域最亮。非繁殖季节雄鸟的外观近似雌鸟,但飞行羽毛和尾巴呈棕黑色,略带蓝绿色调;第二及后续非繁殖季节中的雄鸟喉部中央有着明显的黑色斑点。幼鸟与雌鸟相似,但上体为淡绿灰色,眉纹为较暗黄色,飞羽则为棕灰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干旱灌木丛和花园,尤其是靠近灌溉设施的区域,最高海拔可达2200米。主要通过吸食花蜜和捕食昆虫生存,常从多种花朵中吸取花蜜,如夹竹桃、槲寄生、Calotropis procera、Maurea crassifolia、Rhazya stricta、以及Acacia、Bombax、Capparis、Hibiscus、Jacaranda、Parkinsonia等植物属。通常以配对形式活动,但在非繁殖期会组成多达70只的群体,有时也会混群。觅食上基本采用树叶间觅食及空中捕食的方式。
【鸣叫特征】
尼罗直嘴太阳鸟的鸣叫声高音调且带有颤音,具体表现为“pruiit-prruiit-ptuiit-tiriririri-tiririri”,以及多种叽喳音;联系叫声为“pee”,有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双音节声,第二个音节会略高一些。
【繁殖习性】
尼罗直嘴太阳鸟在不同地区的繁殖期有所不同,埃及为4月至5月,苏丹为1月至11月,沙特阿拉伯为12月至5月,也门和阿曼分别为3月至4月和5月。繁殖过程明显表现出领地性,雄鸟扇动翅膀,展开尾巴并全身颤抖展示为求偶方式。雄鸟会进行悬停展示舞,并通过左右摇摆身体和头部以吸引雌鸟;雌鸟在交配前也会参与展示过程。此外,雄鸟与雌鸟共同建造的巢结构为延长的卵圆形,高约9-12厘米,宽度为5厘米,入口孔径约25毫米,通常固定在刺树主枝1.5-10米高度之间,或悬挂在灌木上。巢材包括草茎、植物纤维、根须、枯叶、羊毛、花朵、种子、头发、蛛网和尼龙线等。巢内外层用蛛丝粘结,内衬白色绒毛和羽毛,巢呈杯状结构。每窝通常产卵1-4枚,卵为光光滑,颜色为淡粉,并带有少量红褐色斑点,在大端。一般,雌鸟独自孵化卵。
【外型辨识】
雄鸟在繁殖季节的金属绿色头部和胸部以及其独特的长尾巴流苏特点,是主要的辨识特征。雄鸟在非繁殖季节和雌鸟的外观,同样显示如此特征,但后者缺乏金属光泽,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尾巴的长度没有延伸。
【保护状况】
目前该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LC(无危)。作为常见物种,在一些保护区如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国家公园也能找到其踪迹。因此,由其现有的广泛分布和保护体系可以看出,该物种的生存和保护状况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