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thighed Kite
English name:Rufous-thighed Kite
Scientific name:Harpagus diodon
【概述】
棕腿齿鸢(英文名:Rufous-thighed Kite,学名:Harpagus diodon)是鹰形目鹰科齿鹰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尤其是东部和东南部的低地雨林,包括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及巴拉圭等地区。此外,在繁殖季节结束后,部分个体会迁徙至圭亚那、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等亚马逊非繁殖季访问国。
【外形特征】
棕腿齿鸢成鸟体长可达29至35厘米,翼展60至70厘米。它的上身和头部呈现颗粒状的灰色色调,并且尾巴具有三条浅色斑纹和白色的尖端。下腹部颜色从灰色渐变为白色的下尾覆羽。喉咙呈现白色,并伴有深色中央条纹。眼睛呈橙红色。幼鸟上部为深棕色,头部侧面有斑纹,下身白色且胸部、腹部分布着深色条纹,腿呈红棕色,与成鸟相似。雌鸟略微大于雄鸟。
【生活习性】
棕腿齿鸢栖息在低地雨林的树冠层,偏好原始森林,但亦能在次生森林中生存,尤其是在树冠连片的区域。繁殖季节结束后,它们会向北迁徙至亚马逊地区。该物种以昆虫、蜥蜴和小型鸟类为主食,有时也跟随着军队蚁群或猴子群体捕食被惊扰的猎物。
【繁殖习性】
棕腿齿鸢的繁殖季节通常为10月至次年2月,在南半球的夏季。筑巢在树叉或水平树枝上,高约12米左右。巢由小的树枝搭建而成,每窝产卵1至2枚。具体孵化期未知,但雏鸟通常在4周后离巢。
【外型辨识】
棕腿齿鸢与双齿鸢类似,但可从其红棕色大腿及橙红色眼睛来轻易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标准,棕腿齿鸢被列为无危(LC)。尽管全球范围内不被视为受威胁,但在其主要繁殖地——大西洋森林,由于栖息地丧失和森林碎片化问题,未受到足够保护。
【地理分布】
棕腿齿鸢主要分布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地。但在繁殖季节结束后,该物种迁移至亚马逊地区,包括巴西、巴巴多斯、圭亚那、苏里南及委内瑞拉,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