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tling Kite
English name:Whistling Kite
Scientific name:Haliastur sphenurus
【简介】
啸鸢(学名:Haliastur sphenurus)是鹰科、栗鸢属的一种中型猛禽。其飞行时会发出特有的“啸叫”声。
【外形特征】
啸鸢的体长约在51至59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20至146厘米。雄鸟体重为380至1100克,雌鸟更重,通常达到600至1000克。其头部有轻微的冠羽,体型修长,腿短而翅长,尾巴也较长。成鸟的头部、胸部和尾部均为淡沙色,翅膀和背部偏褐色,黑色飞羽较为明显。幼鸟则呈现下体有重斑纹、上体为红褐色的特征。
【生活习性】
啸鸢常见于轻木林、开阔地带以及沿海和内河流域湿地附近,栖息的高度可从海平面到1400米海拔之间。它们具有显著的迁徙行为,在澳大利亚冬季会向南移动长达2430公里。主要以哺乳动物(如兔子)、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甲壳类、昆虫、以及较大的尸体现象的食物为主。
【鸣叫特征】
啸鸢特有的啸声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叫声清晰且独特,通常表现为一种下降的哨声,随后是一连串快速上升的短音符,尤其在巢边鸣叫声较为频繁。
【繁殖习性】
啸鸢的繁殖期较长,特别是在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11月至2月。它们常在3至62米高的树杈上筑巢,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为35至38天,雏鸟在离巢前需44至54天的抚养期。在巢中孵化和抚育雏鸟的阶段后,雏鸟还会依赖父母约6至8周的时间。
【保护状况】
啸鸢根据IUCN标准被列为无危物种。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和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啸鸢在人类活动区域内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然而,澳大利亚南部部分地区数量有所下降,这与湿地流失以及食物减少有关。
【地理分布】
啸鸢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的大特尔岛和新几内亚的中南部及东北部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