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Haematortyx > Crimson-headed Partridge
Crimson-headed Partridge

Crimson-headed Partridge

English name:Crimson-headed Partridge

Scientific name:Haematortyx sanguiniceps

【简介】
红头林鹧鸪(学名:Haematortyx sanguiniceps)属于鸡形目雉科,是红头林鹧鸪属中的唯一一种。其明显特征是红头黑身,主要栖息于婆罗洲北部和中部山区的低海拔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雄鸟**长约25厘米,体重可达330克,头部、颈部、胸部及最长的尾下覆羽为鲜艳的红色,其余部分为深黑色。喙为黄色至黄白色,虹膜呈棕色带黄眼环,腿脚为灰色,或许有三个跗跖刺。
**雌鸟**缺乏刺,总体偏褐色,喉部、颈部和胸部为赤橙色,喙呈现角褐色。
**幼鸟**颜色较暗淡,头顶为红色,有锈色斑纹的黑褐色胸羽,翼羽边缘微红。

【鸣叫特征】
发出响亮且具有金属质感的“ring-YING, ring-YING, ring-YING”声,有时为重复的“KRO-krang, kong-krrang”或“whu-kweng...whu-kweng..whu-kweng…”双音节鸣叫,在兴奋状态下会有急促的“whu-keng-keng-keng-kok-kok”叫声。

【生活习性】
红头林鹧鸪主要生活在婆罗洲的低山森林,包括砂质地带的劣质森林、河岸森林和卡朗加斯森林。活动高度大约在1000米到1700米之间,有时降到185米或升到3050米。它们主要以浆果、昆虫和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

【繁殖习性】
有关繁殖的信息所知较少。最早记录的产卵时间是在1月中旬,而幼鸟则观察到于4月份出现。巢通常由母亲在卡朗加斯森林所筑,筑巢材料为干叶,通常处于草丛或其他类似环境中。每个巢平均会产下8到9颗咖啡奶色的蛋,孵化期大约为18至19天(圈养条件下)。

【外型辨识】
它独特的红头黑身外形不论在外观还是鸣叫声上,均与其他物种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较易辨认。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幼小的黑鹑,红头林鹧鸪的喙较窄扁。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头林鹧鸪被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在局部地区较常见,但其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大幅缩减,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目前估计个体总数不超过10,000只。在基纳巴卢公园和穆鲁国家公园等保护区内,有稳定的数量记录。

【地理分布】
红头林鹧鸪分布于婆罗洲北部和中部的山区,涉及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沙巴和沙拉越地区及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然而,在卡亚恩门塔朗自然保护区和卡里曼丹中部的水文区域,其生存状况仍待进一步确定。其主要威胁因素为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且印尼相关法律并未将它作为重点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