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n Vulture
English name:Indian Vulture
Scientific name:Gyps indicus
【简介】
印度兀鹫(学名:Gyps indicus)是属于鹰形目鹰科兀鹫属的一种鸟类。成鸟体长达到80至100厘米,体重在5.5至6.3千克之间,翼展可达2.05至2.30米。它们主要栖息于村落、城镇边缘的平原地区和开阔地带,尤其是平原与树木繁茂的地区。
【外形特征】
印度兀鹫的身体和翼覆羽呈淡棕色,颈部为黑色,并装饰有白色绒毛组成的小斑点。头部和颈部下方有白色绒毛状的围颈羽。喙为淡黄色,虹膜呈棕色,腿和脚为黑褐色。幼鸟则羽毛颜色更深,头部和颈部覆盖着柔软绒毛。
【生活习性】
印度兀鹫主要以牛的尸体为主要食物来源,并通过敏锐的视力定位猎物或观察其他猛禽来寻找食物。通常不会进行季节性迁徙,但幼年个体具有较为游荡的习性。这种兀鹫主要分布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南部,而最近在尼泊尔亦有记录。
【鸣叫特征】
这些鸟在觅食时发出粗糙的咕噜声和嘶嘶声,不过具体的鸣叫特征记录较少。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巴基斯坦往往为11月至次年3月。筑巢地点通常在悬崖上,用松散的树枝搭建,底部铺有稻草。通常每个鸟巢仅产一枚椭圆形的白色蛋,孵化时间约为50天,由双亲共同承担抚养责任。
【外型辨识】
与细嘴兀鹫相比,印度兀鹫的喙略浅,耳孔极微小,体型也较为紧凑,没有后者那样修长。同白背兀鹫相比,印度兀鹫整体上肉色更加淡。
【物种区别】
与细嘴兀鹫相比,印度兀鹫的喙略浅,耳孔极微小,体型也较为紧凑,没有后者那样修长。同白背兀鹫相比,印度兀鹫整体上肉色更加淡。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已被列为极危物种(CR)。最新修订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2021年2月5日将其列为二级保护。
【地理分布】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兀鹫的数量急剧下降了约97%,主要归咎于摄入含双氯芬酸钠的牲畜尸体导致肾衰竭。目前,一些保护组织正在实施圈养繁殖计划,但成效尚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