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Gymnophaps > Pale Mountain Pigeon
Pale Mountain Pigeon

Pale Mountain Pigeon

English name:Pale Mountain Pigeon

Scientific name:Gymnophaps solomonensis

【简介】
所罗门山鸠,学名Gymnophaps solomonensis,是鸽形目鸠鸽科山鸠属的鸟类。其分布在所罗门群岛的多个岛屿。

【外形特征】
所罗门山鸠体长约38厘米,体重约310至385克。羽毛呈灰白色的头部和颈部,淡粉色的下腹部和胸部,背部和翅膀覆盖着一层银灰色,边缘带有黑色。双眼呈橙红色至红色,眼周为红色或紫色,喙基部为黄色,尖端为黄或淡棕色,鼻孔区则带有微粉色调。虹膜颜色为幼鸟的蓝灰色,而成鸟为典型的橙红至红色。腿和脚为淡紫色或紫粉色。性别的羽毛在视觉上无明显区别,幼鸟在虹膜颜色上与成鸟有差异。

【生活习性】
所罗门山鸠主要栖息在海拔750至1950米的高山地带的森林中,但曾在Kolombangara发现其下至海拔100米的高度活动的记录。白天,所罗门山鸠多在树冠层活动,觅食行动也会扩展到下方的林下层。小种子和果实是其所食的主要食物。

【鸣叫特征】
所罗门山鸠通常保持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但它有时会发出类似鼻音的喘息声“vrrhu”或轻柔的“vruu”音。另有记录它会发出双音节的低沉咕噜声。

【繁殖习性】
所罗门山鸠在所罗门群岛的特定岛屿有记录较高的繁殖活动。雌鸟每年平均产1枚白色的蛋。观察表明,这种鸟在10月、5月和6月较为活跃地进行繁殖,且殖民化性较强,有时会集中产生较多的巢穴在特定区域。

【外型辨识】
所罗门山鸠的显著特征包括其独特的灰色背部和翅膀、淡粉色的腹部、明黄色的喙以及边缘黑色的羽毛。与其它山鸠品种如凤头杜鹃鸽相比,所罗门山鸠的特有属性包括它更喜组成较大群体、较长的尾巴和圆形的翅膀等。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所罗门山鸠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所罗门山鸠主要发现于所罗门群岛的一些较大岛屿,例如布干维尔岛、Kolombangara、Vangunu、瓜达尔卡纳尔岛和Malaita,以及一些较小的岛屿或岛屿群。从岛屿的北部到中南部,环境条件适于这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