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Gymnophaps > Buru Mountain Pigeon
Buru Mountain Pigeon

Buru Mountain Pigeon

English name:Buru Mountain Pigeon

Scientific name:Gymnophaps mada

【简介】
长尾山鸠(学名:Gymnophaps mada,英文名:Buru Mountain Pigeon)属于鸽形目、鸠鸽科、山鸠属。该物种由德国鸟类学家恩斯特·哈特特于1899年首次提出,并在1900年进一步归入山鸠属。长尾山鸠分布于摩鹿加群岛与美拉尼西亚等区域。

【外形特征】
长尾山鸠体长33-38.5厘米,头顶和颈部为蓝灰色,后背逐渐变深呈灰色,翅膀带有绿色光泽并呈黑色,风格清晰的亚端缘和宽阔的银灰色边缘,翅膀和尾部轮廓呈现黑色。喉部、胸部、腹部明亮的白至淡粉色,渐变过渡到胸部,胫部和尾下覆羽呈现淡黄色。雌性体型较小,胸部偏酒红,黄色的喙略有深红色。幼鸟上半身部位更显棕色,带有深色斑纹,腹部近赭黄色。

【生活习性】
长尾山鸠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并偶尔飞至低地树林觅食。夜间待在山地,早晨和黄昏迁往低地觅食,主要以果实为食,特别偏好树冠层果实。常见海拔范围在0至2060米间,主要活动海拔在650至1760米之间。

【鸣叫特征】
长尾山鸠尚未有正式记录的典型鸣叫声,但可能发出一种深沉的“wuooo”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10月至12月。相关其他细节尚未具体记载。

【外型辨识】
长尾山鸠与白喉林鸽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更为广阔的苍白喉咙和胸部区域,以及模糊的灰冠和颈背。相较之下,后者胸部更显淡粉色。

【保护状况】
长尾山鸠为布鲁岛的特有种,很少受生态破坏的影响,已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长尾山鸠主要分布在摩鹿加群岛与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等区域。